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周越然经典作品系列:修身小集
0.00     定价 ¥ 34.00
北海市图书馆
  • ISBN:
    9787531745150
  • 作      者:
    周越然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编译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自1949年后首次还原初版风貌集结出版

由陈子善、王稼句联合策划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周越然,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编译家、散文家,因曾编著《英语模范读本》而闻名,曾初版《修身小集》《风俗随谈》《旧籍丛话》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民国著名藏书家、作家周越然的杂文集之一,共收入短文一百余篇,均为作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交际和阅读中所感悟到的人生智慧和处事道理。本书文章短小精悍、涵盖丰富、妙趣横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和大千世界万物演变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在生活、工作、交际和阅读中所感悟到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笔法流畅、自然且不乏幽默。例如,在作者看来,自足不知足完全是个人的心境,我看你光景很好,理应知足,然后你自以为很苦等。本书特点在于集外文首次完整集结出版,原汁原味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周越然。

展开
精彩书摘

天气与心理

空气细微的震动,马上可以改变风标的方向(日本人称风标为“风见”,似甚切合),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尚有看不见的,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理。心或心理,也随天气而变。狂风暴雨之日,我们的感觉,我们的喜怒哀乐,当然大异于清明温和之日的。在黄梅节那几天中,法官往往施刑较重,因为他自己闷得很呀。在大寒天气,法官拿细小的案子,审了又审,问了又问,不肯速判,他并非有意延宕,实在因为自己的身体有些畏缩呀。

我们写“文章”的人,也是这样。在晦暗之日,我们所写的,无不悲惨;在晴明之日,我们写的,大都欢悦。我们为什么骂人?因为天气恶劣,自己的情绪欠佳的缘故。我们为什么谄人?因天高气爽,自己的情绪太佳的缘故。

所以,阴雨之时,最好不要出门,否则讲不定受人欺侮。在温和之日拜访朋友,决无被逐被讥等情。

希腊大诗人荷马,有诗两行,咏天气与心理的关系。我今将其大意译成四行如下:


心随天气而变兮

随寒随热又随温。

或喜怒或哀乐兮,

风霜雨露为之根。


原载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二日《新中国报》



人心不足

人心不足,可以拿二十个字的一首五言诗来描摹它。诗极劣极陋,是我自己做的,如下:


已经到手者,

样样都惹气。

倒是未得者,

反觉多趣味。


这就是说:“做了皇帝要登天”。人总是不易满足的动物。没有娶过妻子的少年,以为自由结婚之后,一定夫唱妇随,可以享尽人生之乐;等到蜜月旅行之后,他发现了他“夫人”的许许多多缺点,有些不满意了;他又想跳舞,又想征妓,又想喊向导女了。

读书人也是这样。也往往自觉不满。没有见过宋版《史记》者,立时立刻想要看一看;真的求到了,他不细读,把它置之高阁而已。没有阅过明刻“瓶书”者,到处寻访,以为奇言异行,都在那部书中;等到购得了,又何尝研究呢?

人总是不满足的。坐人力车者,想坐汽车;住平屋者,想住楼房;穿布衣者,想穿绸服;吃便饭者,想吃大菜;生活已经解决者,还想发大财;已发大财者,还想发到一千万,一万万。

知足与不知足,完全是个人的心境。我看你光景很好,理应知足;然而你自以为很苦。你看我景况很苦,理应不满;然而我以为极乐。心境造成人之苦乐,不在乎财帛之多寡,也不在乎事物之新陈。多的、新的人,不一定知足;寡的、陈的人,不一定不知足。总之,人心不足,如蛇要吞象。


原载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新中国报》



单纯与虚饰

希腊哲学大家苏格拉底的大名,我想大家早已听见过了。他的声誉最高,世界上不论哪一国的人,不论哪一教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他虽然像我们的孔子,没有自己亲笔写成的著作,但是照他两位弟子所记下的来看,已足见他的伟大了。他的两位弟子,一位巴拉图,其他一位是赛诺芬。

我称他伟大,因为他能单纯而不虚伪。“单纯”就是“简易”,“虚伪”就是“做作”。苏格拉底在谈话中,所用的字,所引的事,都是平凡的,都是明白的。他不引经据典,他往往称“某农夫这样讲”“某姓妇那样讲”。他拿了靴鞋匠、泥水匠、木匠、车夫的言语和行为,做他辩论的根基,做他哲理之前提。所以听他讲话的人,个个都心满意足。因此,我们知道,与其说“伉俪”,不如说“夫妇”;与其说“昔在龆龀”,不如说“我在八、九岁的时候”。请阅下面四字歌:


庸言庸行,

每含至理。

虚伪骄慢,

不得与比。


我们现在看了苏格拉底的讲话,觉得不能明白的地方很多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我们不懂希腊当时的白话(方言),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好的译本。英人裘伟德的译文,可称最佳的了,然而也不是最完美,无可改良的。


原载一九四四年四月三十日《新中国报》



人心不常

人心不常,等于日光。

我们称日光为光线。线总是连续不断的。日光不连接,实在不是“线”。日之发光,与射箭差得不远第一箭射过,第二箭再来;旧光先灭,新光后来。不过,发光较射箭快些;后先相继,迅速之至,我们看不见,看不清楚就是了。

人心颇似日光,也是变动不已,新陈互易。识字读书的人,今天看《水浒》,明天忽然要看《汉书》;已经结婚的人,此刻对于其妻,怒目视,迟一迟又要“达令,达令”地大喊大叫了。

人心的不常,另外还有证据,让我再来讲罢:

古时某大将,到外国去远征,已经派定甲队向甲路进攻,乙队向乙路进攻,丙队向丙路进攻了,他独自一人在营中踱来踱去,坐了又立,立了又坐。忽然他用手向西一指,狂笑不已;他又板起面孔,拍台拍凳,放声大哭。他先笑后哭岂不痴狂么?岂不发痴么?不,不,他并不痴狂,也不发痴。他笑,因为他知道他的兵士已经胜了。他哭,因为他恐怕他的士兵死亡太多。

非独行军大事,就是日常小事;我们的心也是这样不定,这样变动。数日前,我在书室中静坐,忽然想到廿岁以前的情景。我想到我进秀才的时候,报子来敲锣的时候,不觉狂喜。我跳起来,且大笑三声……我又想到五年前家母弃世之时,不觉暗暗流泪。前后相隔,不过数分钟,我的心变得快么?我的心真与日光相似了。请观下面的三字日光歌:


太阳光,

如射箭,

旧者灭,

新者见。


时时断,

刻刻变,

不连接,

不是“线”。 


原载一九四四年五月二日《新中国报》


展开
目录

天气与心理 /  001

人心不足 /  003

单纯与虚饰 /  005

人心不常 /  007

默 祷 /  009

讥与誉 /  011

愈有愈要 /  013

兽之友谊与爱情 /  015

作家成名之累 /  019

弄假成真 /  022

良 心 /  023

笑或哭 /  025

决意难 /  027

读书与讲话 /  029

寸 阴 /  031

八十三岁学吹打 /  033

不怕死 /  035

预备死 /  037

朋 友 /  039

感 官 /  041

理 性 /  043

装 作 /  045

错误的咎责 /  047

才 艺 /  049

音乐与诗歌 /  052

自以为是 /  054

外貌与内质 /  056

明天的事 /  058

知识的浅深 /  060

勇 气 /  062

行为与意向 /  065

记忆与遗忘 /  067

一座高塔 /  069

人体美 /  071

选 择 /  073

安 静 /  076

偶 然 /  078

远来和尚 /  080

绝对怀疑 /  082

比上比下 /  085

自己的形体 /  087

万物之灵 /  089

躬 亲 /  091

苦去甘来 /  093

以己度人 /  095

小原因,大结果 /  097

主有与享受 /  099

菩萨?仙人?天使 /  101

讲话与不讲 /  103

借来的学问 /  105

互 助 /  107

蚕与羊 /  109

孤单与结交 /  112

胆怯为残酷之母 /  114

白天与夜晚 /  116

激 情 /  118

说目力 /  120

自知之明 /  122

名与实 /  124

门第与才能 /  126

声音的响轻 /  128

在侍从的眼中 /  130

辗 转 /  132

作品的优劣 /  134

装腔作势 /  136

长生之道 /  138

为学与治生 /  140

静 待 /  142

希望与失望 /  144

城中与乡间 /  146

大想小想 /  148

显与微 /  150

报告与事实 /  152

内视与外望 /  154

适可而止 /  156

调 笑 /  158

早 起 /  160

从 众 /  163

吹牛与傲慢 /  165

喧 噪 /  167

身内身外 /  169

五官以外 /  171

畏 缩 /  173

贪 酒 /  175

善始善终 /  177

朋 友 /  179

拍 马 /  181

观察与判断 /  183

自然与艺术 /  185

质与量 /  187

礼仪与粗暴  /  189

收藏与参观 /  191

大事小事 /  193

摆架子 /  195

适当其时 /  197

革 新 /  199

以友为师 /  201

自卖聪明 /  203

毋轻信 /  205

智与勇 /  207

毋出怨言 /  209

好非难者 /  211

容 忍 /  213

一笑了之 /  215

识 人 /  217

言 行 /  219

错怪人 /  221

视而不见 /  224

至 善 /  228

谈 怒 /  233

好榜样与恶榜样 /  236

何必自传 /  239

言语与静默 /  243

诚实与虚假 /  247

我们穷么? /  250

虚话实话 /  253

是与非:交情问题 /  256

储 力 /  259

写 作 /  262

习 惯 /  265

环境与道德 /  268

自满与灰心 /  271


编后小记 /  27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北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