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管理课》:
一说到管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去管理别人,其实最重要的管理恰恰是如何管理好自己。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的“乘物以游心”、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等,从不同侧面都说明了这一道理。管理者作为一个自然人,他的管理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情绪、身体状况的影响,而作为社会性存在的管理行为,则又要求他必须努力控制好自己,以便高效完成管理任务。
在《资治通鉴》中,既有许多善于管理自我,从而赢得人生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不懂得怎样管理自我,放任妄为从而导致失败的教训。
公元25年的一个秋天,刚称帝不久的光武帝刘秀,便风尘仆仆地去拜访一位名叫卓茂的人。卓茂是谁?为什么刘秀急着去见他呢?
原来,卓茂是一个很善于控制自我的人,早年虽然只当过县令一级的小官,但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一任,总是能把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管理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以诚待人,仁爱恭谨。老百姓见他如此坦诚,当然也会诚信对他,正如程颐讲的“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也正因为此,凡是他工作过的地方,社会风气都很好。
刘秀找到卓茂后,就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太傅,封“褒德侯”,可谓是百官里的上公。刘秀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管理者,他深知.虽然自己打下了江山,但坐稳江山更难,而坐稳江山的关键,就需要凝聚一些德行出众的人,通过他们的感召力,让老百姓迅速接受新政权。而像卓茂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的不二人选。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宣扬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知遇之恩,但从本质上说,这是卓茂严于自我管理的结果。卓茂作为一个基层官员,从没想到皇帝会委以重任。他只是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正因为心无旁骛地安心做事,才有了一个自己想都没有想到的好结局。
历史是个多面镜。既有如卓茂这样,清醒地认识自我,严格自我管理的人;也有一些自以为是,一朝权力在手,便放任自我、甚至无法无天的人。唐朝的李义府就是这样的人。
李义府有个诨名叫“人猫”,意为外表柔顺,内心凶狠。此人天生一副笑脸,“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狡险忌克,故时人谓义府笑中有刀。”
李义府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那个时代,有才华的人比比皆是,他人仕15年,也只做到监察御史这样的一个六品官。这时候的李义府,遇到不开心的事,尚能收敛一下。但高宗上台后,因为力保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有功,一下子连升三级。自从有了皇后撑腰,他就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了。
当上中书令后,李义府与自己的老上级——中书令杜正伦平起平坐。李义府仗着皇后的势力,根本不把杜放在眼里,一来二去,两人的矛盾便不可调和了。高宗也没办法,只好以二人不和为由,全部贬到外地。杜正伦惨死在贬谪途中,而李义府因为有皇后照应,很快再返宫中并兼任吏部尚书。
上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回宫后的李义府更加狂妄放任了。给事中李崇德稍有不敬,他便逼其自杀,简直到了顺者昌逆者亡的地步,甚至连皇帝说的话都不放在眼里。最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斩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李义府之所以会疯狂到作死,就是在被权力、欲望、鲜花、掌声包围的时候,迷失了自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