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履行对内部员工社会责任的体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在内部社会责任与外部社会责任之间平衡,既要注重员工权益保护的“里子”,也要关注环境、消费者、社会、公益等外部社会责任的“面子”。本书通过对98家制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2016年间6657份上市公司年报、C市首届30家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通过典型案例展现将内外部社会责任平衡协同的企业经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社会发展。高质量的就业也是党的十九大明确的重要目标 。本书从当前国家一系列推动高质量就业的政策着手,研判分析了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质量就业的方法与案例,强调了政府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利影响,并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提高就业质量的路径。是一本比较有现实价值的学术书。
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上,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既可能平衡协同,也可能冲突对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根据CSR的标准或规则进行的。探讨国内外社会责任标准中关于内外部社会责任的规则,可以更明晰二者的关系。
第一节源自劳工保护的西方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进而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出现,企业面临许多社会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开始产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企业社会责任产生和形成于欧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迄今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理念和国际通用准则。
一、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学术界。黎友焕,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2-35资本主义早期,追逐利润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标。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最大功能。1899年,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观点,然而,受到时代背景限制,卡耐基的观点主要针对大公司,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关注。美国经济学家莫里斯(Clark,JMaurice)1916年提出,“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责任”。1924年谢尔顿(Oliver Sheldon)的《管理哲学》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劳动关系协调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理论基础041
第二节中国情境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058
第二章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探讨075
第一节源自劳工保护的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077
第二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和劳动关系的推进089
第三节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内外部社会责任105
第三章企业劳动关系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123
第一节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分析125
第二节基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外部社会责任关系143
第三节实证研究小结153
第四章企业劳动关系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分析157
第一节研究设计160
第二节基于上市公司年报的内外部社会责任关系分析169
第三节实证研究小结176
第五章企业劳动关系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C市CSR评价数据的分析179
第一节C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过程及方法181
第二节基于C市社会责任评价的内外部社会责任关系分析192
第三节实证研究小结200
第六章
企业劳动关系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案例研究
第一节苏州固锝“幸福企业”研究
第二节倍特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动力机制案例研究
第三节实证研究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255
参考文献263
后记268
温馨提示:请使用北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