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三千年来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图说七十二物候
0.00     定价 ¥ 69.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738689
  • 作      者:
    龙建春
  • 出 版 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打开这本书,从七十二物候里,读懂我们的“中国日子”。

本书开启三千年来中国人传承的时间密码——七十二物候,献给人群中,通过时间的细节辨别人生品质的人。

本书从溯源每一个物候入手,对物侯名称的选择、调整和确立,进行了完善;并新增七十二花信,花信的解说以生物属性为主,兼顾相关文化,阐述每一个物候背后的人文内涵,还原三千年来七十二物候的唯美画卷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书内文设计,既有中国传统的写意设计模式,又结合了西方特有的网格布局,中西合璧的版式使得版面的细节节奏变化舒适,内文图片和文字搭配的优势更加凸显。

本书采用环保绿色印刷,内文纸选择较厚的纯质纸,使得珍贵的图片能够更好地保持原色。

本书采用勒口外翻的新颖形式,内封特别设计有各具特色的盆景花鸟画,更有传统人文范。


展开
作者简介

龙建春,1956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祖籍湖南。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二十余年,1993年进入大学从事古代文学、文化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浙江文学学会会员、文史学者。从1991年至今,已出版《人类精神与艺术之源——世界上古散文浅论》《人间何处问多情——纳兰词“情”解》《阴阳家简史》《神秘文化本源——河图洛书象理解读》等著作,合著有《隋唐简史》等,先后主持完成“曾国藩文学研究”“先秦散文著作文学审美特性研究”“古典散文研究的宏观思考与个案分析”“世界中古散文摭论”等省社科规划及其他科研课题,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4000年前,先民就开始观察记录的七十二物候,五天一候的时限使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周历,它涉及物候、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政事、民事、民俗、艺术等方面,因而更是一份丰厚的文化历,这种知识和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

七十二物候在商周之际初步定型后,就得到了官方、民间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受到推崇,历法、政书、史书均予以记载,以至于在唐以后纳入科举考试,唐德宗、清乾隆帝等帝王,晋陶渊明、唐王起、宋吴淑、明顾德基等文人雅士,都有吟颂。但由于自然的变化、时代的演进,它需要订正和完善,本书首*次对七十二候的候名、候应物以及相关的内涵作了较为科学、切实的考订,并作了雅俗共享的阐述;另新增了相应的、切合的花信,充分体现了“花木管时令”的哲理,力争让读者领略七十二物候及其花信真谛的同时,又体会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展开
精彩书评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虫之乐队,因季候的关系而颇有不同,夏天与秋令的虫声,便是截然的两样。蝉之声是高旷的、享乐的,带着自己满足之意的;它高高地栖在梧桐树或竹枝上,迎风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结婚曲,那是中世纪武士、美人大宴时的行吟诗人之歌。

——郑振铎

 


展开
精彩书摘

萍踪春池:十六候萍始生  花信:野蔷薇

 

清代徐灿《踏莎行·饯春》词云:“萍叶将圆,桐华飞了。雕梁不见乌衣到。想应春在五侯家,东风怕拂寒闺草。○归计苕苕,禅心悄悄。帘前莫问花多少。试将杯酒饯春愁,从今别向修蛾绕。”此人在“归计苕苕,禅心悄悄”举杯送春,眼前的一切就是这样的了:泡桐花凋谢了,百花也有不少飘落了,燕子也不知飞到哪去了……一季的东风此时都不敢再吹花抚草了,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应节的浮萍,悄然生长,不久“叶将圆”!

浮萍之幸就幸在它是趁“虹始见”之后、谷雨至之时:“春暮萍生早,日落雨飞余。”(唐·董思恭《咏虹》)浮萍为绿色藻类水草,喜欢温和气候和潮湿环境。虹是“日落雨飞”的产物,谷雨则是一年雨水丰沛的开始,浮萍也随水漂浮而生,在阳春日照下大量繁殖,所以“萍始生”成为物候更替、时序渐进之指标。浮萍叶状体对称,呈近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表面绿色,根白色。这样的浮萍至于阳春,一种特别的景象也就出现了:“小靥浮青水拍堤,堤边草色更相宜。一番谷雨晚晴后,万点杨花春尽时。解与曲池藏宝鉴,不教新月妒蛾眉。怪来别岸波光阔,知是渔郎艇子移。”(宋·周知微《浮萍》)生在如明镜般的曲池里,飘荡的浮萍被风吹到了池塘边,池水轻轻地拍着堤岸,小草和浮萍因而得以亲密接触,融合在青青绿意之中。丛丛簇簇的浮萍紧挨堤岸,天上的新月终于有机会利用水面明镜照照自己了,岸边赏萍的美人却不能映照,这或许就是浮萍不让新月难堪的小诡计吧。这时忽然波光开阔了,原来是渔郎的艇子过来了。恬静的情景增添了一点动态,除了动静搭配外,还有蕴意显隐的调剂。情景的展示是显,“万点杨花春尽时”则是隐,即有名的“柳絮化萍”典故。比周知微年长的苏轼,在《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句后有自注:“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苏轼这种“柳絮化萍”观念从哪儿来的呢?其弟苏辙在《柳湖感物》中自注说:“尝见野人言,柳花入水为浮萍。”这表明他们兄弟都是从某村民(野人)那儿听来的。自他俩写入诗后至今,竟有千余首诗歌引以为典故,成为中国诗坛的一个奇观!甚至今天还有网友做了十一天的观测实验,最终得出 “柳絮入水并不能化为萍”的结论。其实不是“柳絮化萍”,而是浮萍生而柳絮落,典型的物候更替而已!

“萍始生”的花信为野蔷薇。野蔷薇为攀缘型落叶小灌木,原产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花色除白色外,清修《临晋县志·物产》还载有:“蔷薇有黄、红、紫、粉红诸色,黄者开早,俗呼三月黄。” 宋代诗人杨万里《野蔷薇》诗赞:“红残绿暗已多时,路上山花也则稀。藞苴余春还子细,燕脂浓抹野蔷薇。”野蔷薇在“红残绿暗”“山花也稀”之际,能够用白、黄、红、紫、粉红,为春天“浓抹”一次,不仅多姿多彩,也显得格外夺目!

或许正因为野蔷薇在晚春展示花繁叶茂之姿,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清幽,而且易繁殖,适应性极强,才成为良好的园林绿化花木,往往被植于溪畔、路旁及园边、地角等处,密集丛生,满枝灿烂,景色颇佳。

野蔷薇根、茎、叶、花及果实含水分、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等,明代农学大师徐光启称野蔷薇可以用来充饥:“采芽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农政全书·蔷䕷》)现代还用来泡蔷薇茶,蒸蔷薇酒,熬蔷薇花粥或蔷薇绿豆粥,做蔷薇蒸鱼以及蛋糕、水果塔等甜点、果酱,这些食品具有独特的蔷薇味和清香。


展开
目录

目录

淑气初衔梅色浅:肇春正月六候

风人春德:一候东风解冻  花信:迎春花

舒展春信:二候蛰虫始振  花信:点地梅

迨泮春冰:三候鱼陟负冰  花信:红梅

聊献春祠:四候獭祭鱼  花信:报春花

律协春阳:五候雁北归(次北归)  花信:水仙

渐苞春月:六候草木萌动  花信:绿梅

 

花开鸟弄会芳春:盛春二月六候

芳诞春华:七候桃始华  花信:桃花

鸟语春芳:八候仓庚鸣  花信:杏花

禽化春气:九候鹰化为鸠  花信:瑞香

燕舞春风:十候元鸟至  花信:海棠

气奋春威:十一候雷乃发声  花信:樱桃

激薄春光:十二候始电  花信:李花

 

送春争得不殷勤:阳春三月六候

桐葩春苑:十三候桐始华  花信:泡桐花

鴽助春阳:十四候田鼠化为鴽  花信:银杏

虹绣春锦:十五候虹始见  花信:牡丹

萍踪春池:十六候萍始生  花信:野蔷薇

布谷春播:十七候鸣鸠拂其羽  花信:榉柳

顾春蚕:十八候戴胜降于桑  花信:迎夏

 

叶阴迎夏已清和:朱夏四月六候

蝼鸣夏泽:十九候蝼蝈鸣  花信:鸢尾

蚓出夏清:二十候蚯蚓出  花信:石榴

萯滋夏苗:二十一候王瓜生  花信:夏鹃

荼济夏荒:二十二候苦菜秀  花信:芍药

献身夏节:二十三候靡草死  花信:合欢

麦黄夏熟:二十四候麦秋至  花信:楝花

 

赤气腾腾日出天:炎夏五月六候

螳趋夏炎:二十五候螳螂生  花信:无患子

䴗噪夏声:二十六候䴗始鸣  花信:女贞

噤声夏阴:二十七候反舌无声  花信:栀子

角解夏阳:二十八候鹿角解  花信:栾树

蜩鸣夏野:二十九候蜩始鸣  花信:紫薇

苗生夏半:三十候半夏生  花信:茉莉

 

十里荷香杂稻香:暑夏六月六候

炎起夏风:三十一候温风至  花信:木槿

居避夏温:三十二候蟋蟀居壁  花信:槐树

摩练夏空:三十三候鹰乃学习  花信:荷花

萤衍夏草:三十四候腐草为萤  花信:凌霄

土溽夏暑:三十五候土润溽暑  花信:玉簪

暑化夏雨:三十六候大雨时行  花信:海州常山

 

玉露金风处暑天:萧秋七月六候

雨启秋风:三十七候凉风至  花信:红秋葵

风携秋露:三十八候白露降  花信:石蒜

蝉鸣秋萧:三十九候寒蝉鸣  花信:金灯藤

鹰扬秋祭:四十候鹰乃祭鸟  花信:何首乌

风露秋肃:四十一候天地始肃  花信:八宝

禾稔秋收:四十二候农乃登谷  花信:紫苏

 

气清天朗属中秋:清秋八月六候

雁起秋塞:四十三候鸿雁来(首南下)  花信:桂花

燕返秋居:四十四候元鸟归  花信:芦苇

备寒秋实:四十五候群鸟养羞  花信:败酱

雷息秋阴:四十六候雷始收声  花信:木芙蓉

坏户秋严:四十七候蛰虫坏户  花信:葛花

阴风秋水:四十八候水始涸  花信:常春藤

 

露菊新花一半黄:凉秋九月六候

宾雁秋杪:四十九候鸿雁来宾(次南下) 花信:黧豆

雀化秋深:五十候雀入大水为蛤  花信:毛蕊铁线莲

闲赋秋菊:五十一候菊有黄华  花信:紫菊

豺行秋猎:五十二候豺乃祭兽  花信:枇杷

木飘秋箨:五十三候草木黄落  花信:雪松

虫蛰秋居:五十四候蛰虫咸俯  花信:墨兰

 

天街霜露感秋冬:玄冬十月六候

水寒冬冰:五十五候水始冰  花信:迷迭香

地冻冬孟:五十六候地始冻  花信:板蓝

蜃幻冬潮:五十七候雉入大水为蜃  花信:茶梅

虹匿冬阴:五十八候虹藏不见  花信:虎尾兰

阴阳冬藏:五十九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花信:参薯

绝成冬季:六十候闭塞而成冬  花信:毛瑞香

 

北陆苍茫河海凝:正冬十一月六候

慑于冬正:六十一候鹖旦不鸣  花信:蜡梅

虎交冬半:六十二候虎始交  花信:藏报春

荔挺冬荣:六十三候荔挺出  花信:山靛

蚓御冬寒:六十四候蚯蚓结  花信:匙叶鼠麹草

角解冬阳:六十五候麋角解  花信:仙客来

阳催冬泉:六十六候水泉动  花信:冬菊

 

琼芳消歇年华改:严冬十二月六候

雁归冬朔:六十七候雁北乡(首北归)  花信:梅花

鹊巢冬枝:六十八候鹊始巢  花信:山茶

雉鸣冬晓:六十九候雉雊  花信:寒绯樱

母鸡冬孵:七十候鸡始乳  花信:春兰

鸷鸟冬伐:七十一候征鸟厉疾  花信:鼠麹草

水凝冬凌:七十二候水泽腹坚  花信:款冬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