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作序,写故乡周潭以及繁衍生息在周潭之上的周氏家族的生命史,勾勒出绵长的家族史、村庄史,在时间的河流中为生命立碑,向故乡抒情。
周海的散文集《在一滴露珠里》,有着集中统一的主题:写故乡周潭以及繁衍生息在周潭之上的周氏家族的生命史。他用脚步丈量大地,通过实地探访以及典籍查阅,用大量的篇幅追寻周氏家族的历史脉络,从历史的维度进行生命的探源。他把对时间的追溯上升到了更高的生命哲学的层次,他在时间的河流中逆流而上,力图打捞和再现一个个令他激动、喜悦或伤感的难忘瞬间,他试图通过对场景的还原,由点及面地建构起生命的纪念碑,勾勒出绵长的家族史、村庄史,在时间的河流中为生命立碑,向故乡抒情。
第一辑 鹞石山记
鹞石山记
周潭位于枞阳东部,背山面水。村北是连绵起伏的大别山余脉,前山有一座山峰,名叫鹞石山。山并不高,峰顶上数块巨石交错叠垒,最顶上的那块石头,极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鹞鹰,头、翅膀、身子俱栩栩如生。山间多雾,清晨,雾气缭绕,鹞石若隐若现。阳光渐渐强烈,雾气弥散,在阳光照射和蓝天映衬之下,鹞鹰通身似发出万道金光,使天上白云也要遁形。与之相比,周边山峰顿时黯然失色。
“鹞石晴岚”,周潭老八大景之一。
我在周潭中学上初中的时候,爬过前山,也爬过后山。后山人迹罕至,还有豺狼、野猪,但是登上峰顶,能看见南边蜿蜒流淌的长江。我曾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去过一次。作为一个在大山里转来转去的孩子,那初次看见绸带般的长江带给心灵的震撼,至今不能忘记。至于鹞石山,它太近了。翻过周潭中学北边的围墙,体力好的,半个小时就可以上下一个来回。太近的山,登了无趣。至于它的景色,那时,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吧。
然而,鹞石山,它又太醒目了,总是屡屡出现在视野里。无论是在菜地里扑蝴蝶、在稻田里钓虾子、在大涧里洗冷水澡,还是坐在靠窗户边的教室座位上,一抬眼,鹞石山就不由分说地占据了视线。有时候,夏夜在稻场上搭了一张竹床乘凉,迷迷糊糊地醒来,一睁眼,鹞石在月光下黑黢黢的轮廓清晰可辨。听父亲说,我四岁的时候,一帮大人们去做清明,我曾跟着上过一次鹞石山。下山的时候,是姑爷背下来的。
初二寒假,离过年还有十几天,父亲接到调令,去老洲中学任教导主任,兼授政治、历史课。不久之前,我们家地震棚起火,值钱点的东西毁之一炬。这意外之灾使离开周潭前的气氛萧瑟而又有些沉闷。临行前的晚上,父亲独自喝了几杯酒。在白炽灯昏黄的灯光里,父亲把我当作一个成年人那样打开了话匣子:
“周潭、老洲、横埠、汤沟这一带,是老桐城的东乡。我们要去的老洲,还没出东乡。老桐城包括今天的枞阳县全境,一九四九年初东乡、南乡才从老桐城分出来,单独设枞阳县。
“老桐城有句俗话:‘打不过东乡,文不过南乡。’桐城派文人,籍贯大多在枞阳县南乡——今天的义津、会宫两镇。桐城派三祖中的刘大櫆、姚鼐,桐城派后期文人代表吴汝伦都是枞阳南乡人,所以才有‘桐城出名枞阳出人’的说法。
“东乡的这一支周姓,称作鹞石周氏。周姓本出之于姬姓。商纣时代,西伯侯姬昌看见凤凰鸣于岐山,就在西岐登封称王。武王姬发灭暴君商纣王,建立周朝,后代以国为姓。此后子孙繁衍,汉唐间形成周氏郡望。
“鹞石周氏往远可追溯至西汉大将周勃、周亚夫父子,往近——从家谱记载的情况看,是宋朝理学开山人周敦颐的分支。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仅一百一十九字的《爱莲说》是传世名篇!
“濂溪先生的孙子彦一,宋神宗朝任官常州别驾,在宜兴柯山安家筑室。彦一公传到第八代,叫周元用。鹞石周氏这一支,近祖是元用公,即源于宜兴周氏。这件事,说来话长。既然明天就要离开周潭,不妨多说几句。我们对自己的家族传承要搞清楚,这也是老桐城文化的体现。
“元用公中进士,官任宋朝兵部尚书,生了八个儿子,其中七个登榜得官,可以说是一门显耀!传到孙子这一辈,已成为一个大家族。宋朝的靖康之难是一个转折点,到了南宋,已失去半壁江山。虽有大将岳飞欲雪靖康之耻,但宋高宗偏安一隅,沉醉于西湖歌舞,更是伙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将军!
“元用公的三个儿子、四个孙子相继在抗金、抗元的战场上阵亡,其他亲眷在战乱中失散。元用公的另外四个孙子周孔嘉、周孔庄、周孔吉、周孔敬聚在一起商议对策。眼见奸臣当道、国事糜烂已至不可收拾,当下之计,必须避往他地,先续周氏血脉,再谋家族振兴!
“堂兄弟四人挑了个良辰吉日,更衣沐香,依次进周氏祠堂祭拜先人。祭拜完毕,肃立在祠堂前的照台上,各自仰天发誓。孔嘉正好看见一只鹞鹰从头顶飞过,发誓说:逢鹞即居。孔庄发誓说:凤凰鸣于岐山,那我就居于凤凰之原。孔吉看见前方平田漠漠,白鹭斜飞,发誓说:我遇到平田就定居。这时,天气骤变,乌云密布,孔敬发誓说:龙要行雨,我遇龙即居。
“兄弟四人背负祖传家谱,又将元用公佩戴过的金鱼斩为四段,各收一段作为血脉之验。孔庄、孔吉得鱼身,孔嘉得鱼头稍重,孔敬得鱼尾稍轻。他们从宜兴走陆路到当涂,又从马鞍山采石矶渡江北上,经无为县土桥渡枫沙湖进入桐城东乡。一日,他们访山问水至鹞石山下,孔庄最先看见鹞石,笑着说:兄长居住之地有了。孔嘉笑答:等你们安顿下来,我再来此处渔樵一生。
目 录
序 生命纪念碑与故乡抒情曲 阿来001
第一辑 鹞石山记
鹞石山记 003
我们的河流 011
上街头,下街头 019
暮色苍茫中的蛟塘坎 027
时间标本 035
大会堂 043
桦树塔 047
村 魂 052
第二辑 孤独的事物
孤独的事物 061
通向墓园的路 070
大涧里的鱼儿 082
夜 行 092
月光笑声 097
无缘之物 102
乐器四章 106
第三辑 我歌月徘徊
我歌月徘徊 115
燕子不归春事晚 121
放蜂人与花 128
时光里的病 135
昔年种桃 148
从前慢 151
过 江 163
被马蜂蜇了的下午 168
琐忆周中 172
第四辑 在一滴露珠里
在一滴露珠里 181
霜降时候 188
花事四则 193
白云岩记 201
探访“燕山农场” 206
野菜帖 213
在山中 218
周潭的吃食 225
故乡与他乡(代后记) 232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