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部长读初心》:
若非—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读《身处低谷依然革命热情高涨》有感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对生活的困境、人生的逆境,你是轻易被打败,还是越挫越勇,把曾经的苦难化作成长的沃土,等待蛰伏之后的奋力一跃呢?在《身处低谷依然革命热情高涨》一文中,我找到了答案。
◎烈火般的信仰,无惧前路
当时,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央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而邓小平等人却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思想。为此,邓小平被批为“是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对于任何人来讲,这无异于泰山压顶,但他却挺了过来,靠的是什么?是他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正如他自己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一个人没有信仰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信仰,就不能凝聚力量、自主强盛。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98年来,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任何困难都能战胜,任何个人恩怨都能丢弃,在遭遇任何失败和挫折时都能坚持,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因为共产党人的信仰超越了自我,他们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振兴,正因如此,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无坚不摧。
◎越乐观、越聿运,越担当、越成功
乐观是什么?习近平曾在一次访谈中回忆起青年时代出发去延安插队的情景。他说:“在去延安的专列上,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在笑啊?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我哭什么呢?他们听后就破涕为笑了。”这就是乐观。身处低谷,消极的人选择逃避,乐观向上的人选择继续前行。普通人要有迎接苦难的勇气,要磨炼自己化解困难的智慧。
担当又是什么?是承诺,一诺千金;也是超越,无碍于外物纷繁搅扰。邓小平同志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后,主动要求去办《红星》报,一办就是70多期,把《红星》报办成了深受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欢迎的“一面大镜子”“一架大无线电台”。我们党内还有许多这样的党员:为了研发新型核潜艇,黄旭华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三十载;杨善洲放弃优渥待遇,住帐篷、吃咸菜,硬是把荒山变成绿洲……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担当是把重要标尺,有责任就要有担当,职业身份可能不同,工作内容可能迥异,但“担当”二字的内涵绝无二致。把辛劳刻在年轮上,把承诺落到行动上,为政者才能交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答卷。
◎永远年轻的心
创造奇迹,必有奇迹般的胸怀。这个胸怀,来自邓小平同志经历坎坎坷坷、“三落三起”,却仍在逆境中感受到中国最需要什么的年轻的心。
与“年轻”相生相伴的是对更富强的新中国的憧憬和敢冒风险去开拓未来的勇气,加上经验和智慧,历史在它最需要实现转折的时候,选择了邓小平,并非偶然。于是从历史的聚光灯下走出一个“年轻”的老人身影。当他34岁接受美国人采访时,给采访者留下的印象是,“思想像芥末一样辛辣”。当他70多岁重返政坛时,执掌国政,凡是同他谈过话的外国人,仍然觉得他是中国最“年轻”的人——就像基辛格见邓小平时说的那句名言:“在中国,我知道你是年龄最大的政治家,但我不知道有谁的思想比你还年轻。”
如果把永远年轻的心理解为邓小平品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并不深奥,那是无论在洒满阳光的灿烂日子里,还是在布满泥泞的羊肠小道上,都应该保持的一种非常简单的人格气象,即始终面向未来、着眼于长远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眼光、一种境界!
这,大概就是邓小平身处低谷依然革命热情高涨的奥秘所在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