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阳说诗100年诞辰珍藏版:古诗里的历史细节(《红顶商人胡雪岩》作者高阳被低估的佳作)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939583
  • 作      者:
    高阳
  • 出 版 社 :
    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紧贴诗词热点,体例独树一帜,内容坚实扛打;有诗词,有历史,有故事。

与同类书完全不同!高阳的读诗,是解密诗歌里隐藏的历史真相和秘密;是以史为纲,加上杜甫、李商隐、白居易等经典名诗为料,然后佐以王昭君、董小宛等传奇人物的故事,呈现出来的是一锅热气腾腾、有味有料的文化盛宴。

★历史小说大家高阳被低估的佳作

《高阳说诗》是历史学家高阳的一本文学杂著。他以历史小说之笔力,学术考究之功力,古诗文学之才情,旁征博引,触类旁通。高阳的诗学、史学、文学造诣,由本书可全面体现。

★揭露诗中隐藏的历史真相与秘密,发掘诗歌罕见的深邃幽窅、绰约朦胧之美

全书内容丰富,博引书证,挖掘诗人隐藏在诗词中的历史真相以及个人的情感与秘密。诗史互证运用完美,揭开历史之谜团。

★金庸、二月河、张爱玲、罗振宇等赞赏的历史大家

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金庸

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二月河

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和菜头

高阳的小说我一直看。《瀛台落日》非常好,全都闻所未闻。——张爱玲

高阳写清代的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新京报》

★特别赠送许渊冲双语诗词别册

精美四色印刷,古典与时尚美兼具。


展开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

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家,一生创作九十余部历史小说和随笔,逾两千五百万字。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对于清代历史有独特研究深度,在《红楼梦》的研究上亦成一家之言。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将其很自然地融入著作之中,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名家高阳被低估的佳作

高阳用杜甫、李商隐、白居易等大家的诗词串起王昭君、董小宛等传奇人物,以历史小说之笔力,学术考究之功力,古诗文学之才情,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以诗歌为切口,闲读历史细节,有学者之严谨博学,又有小说家之天马行空。高阳的诗学、史学、文学造诣,由本书可全面体现。


展开
精彩书评

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金庸

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二月河

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和菜头

高阳的书让我建立了历史感,也就是在格局中思考问题的能力。——罗振宇

高阳的小说我一直看。《瀛台落日》非常好,全都闻所未闻。——张爱玲

高阳写清代,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新京报》

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力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绘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致,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然而,高阳的作品不仅在质上获得了肯定,产量更是惊人。——杨明

高阳的成就当世无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张大春

在高阳笔下,河山大好,人心难测,万事古难全。——史航


展开
精彩书摘

李商隐《锦瑟》——与令狐家的府主恩怨

邵德润先生《试解“锦瑟”之谜》一文,本何义门的主张,参以钱锺书的见解,提出以此诗“作为李义山自悲身世,又自论其诗的诗集自序来看”的结论,已足以推翻朱长孺所倡,厉樊榭附和,冯浩强调,而张尔田竟以为定论的“悼亡”说。但自序其诗,非自论其诗,此为邵文结论中不足之处。

我作考证,师法陈寅恪先生,以穷极源流为尚。义山诗号称难解,但本此义一字不放过,解亦不难。是故既言自序其诗集,应研究其诗成集的经过。近以一长者设觞祝郎静山先生九十,台静农先生八十,奉召侍饮,此亦文酒之会,因作《李义山诗“无题”实为阙题说》,冀博一粲,借为劝酒。此文主要内容,即在说明义山将死编诗集的凄凉,录其部分如下:

 

义山“无题”,什九有本事,以难于著题而从阙。诗亦秘不示人。盖已有儇薄之称,不欲更损其声名,致妨青云之路也。大中十二年二月,柳仲郢以盐铁使调长秋官,其人固亦义山“平生风义兼师友”者也。义山从之在东川五年,复随还朝,得充盐铁推官,至是竟罢废,实非仲郢本意,乃令狐子直绹之子滈,恶义山,迫之使绝。滈之为人,略如后世之严东楼,号为“白衣宰相”。子直梦李卫公乞归骨,寐而语其子,滈以为不可。子直从之而疑莫释,遂复梦卫公,精爽可畏,谓滈曰:“不则将得祸。”乃为请于朝。卫公有恩于仲郢,故仲郢任卫公从子李从质为推官,俾以利禄赡卫公遗寡。乃竟为子直父子所嫌,方谋求解,故屈从滈,弃义山。而朝士惮滈之横,亦无有敢为义山一援手者。时义山困寄西京永崇坊逆旅,既衰且贫而病, 复撄目疾将失明,动念欲从国师知玄称弟子,而后顾茫茫,世缘殊未易了,因不果,寻自知不起,计惟得解于子直父子,庶几前嫌既释,遗孤可托,乃匆匆汇录平生所为诗,得三卷,不复编次。向之阙题者,亦不得从容补制,但苦吟一律,冠诸集首,即“锦瑟”也。

 

这是我根据义山生平事迹与他的诗,以及史书所获知的真相。或谓:看起来倒也言之成理,但令狐子直与义山的恩怨,已历多年,应已淡忘。令狐滈更是隔了一层,而如此痛恨李义山,竟欲置之绝地!何故?

当然有缘故。凡是喜欢玉溪诗的,都记得七律的《牡丹》,这首诗前面六句写牡丹亦写人,为义山极自赏之作,故结句云:“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不道“朝云”二字,竟使得义山坎坷一生。

朝云有两解,一为家伎,一为“赤帝之女瑶姬”,即自荐于楚襄王的“神女”,亦就是“小姑居处本无郎”的“小姑”。义山这首《牡丹》,为作客西京,住在晋昌坊令狐家所作,一时人言籍籍,都说义山私通子直的姬妾,并有人进谗于子直,此为以后不荐义山的主因。

事实上呢?义山真是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牡丹》中的“朝云”,实指后者。义山妻妹,爱才自荐,是故“欲书花叶寄朝云”。此事始末,我已从“相见时难”“来是空言”“凤尾香罗”“重帷深下”,以及后来回忆所写的“飒飒东风”这五首《无题》诗中,钩稽出真相,断无可疑。义山如果要澄清谣言,只要出示那五首《无题》诗,便足可证明此朝云为“崇让宅”中的妻妹,而非晋昌坊中子直的爱姬。但妻妹已嫁,如果公开了这些艳诗,可能会出命案。而且这一来不但仍旧会加重他“儇薄无行”的名声,更要被肯定为负恩——负“朝云”爱才自荐之恩,会失去任何人的同情。倘非如此,别作解释,则又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嫌疑更重。因为有此难言之隐,义山只好默默忍受。《有感》后二句:“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即咏此事。自荐于楚襄王的神女,“号为朝云”,典出《高唐赋》注。则所谓“高唐赋成”,自是指《牡丹》诗。

误会既深,义山不能不设法解释。他出于“令狐门馆”,与子直是“师兄弟”,子直年长于义山,因而他的解释,都用《洛神赋》的典故;而又兼用神女会襄王之典,因而扑朔迷离,后人更觉难解,但既明本事,大旨可寻,冯浩分类本中,《代魏宫私赠》《代元城吴令暗为答》《东阿王》《涉洛川》连在一起的四首七绝,都是为此而作;冯浩合笺“盖义山自有艳情诬恨,而重叠托意之作”,差得真相。但只知“陈思王,则以才华自比”,不知更拟子直为子桓(曹丕)而已。

以下解《锦瑟》,先录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以“锦瑟”为题,明言取瑟而歌,弦外有音。次句“一弦一柱思华年”,此弦为一年,则起句的“五十弦”,自是指举成数而言的半百之年。衰年回首,枨触万端,不知从何说起,故曰“无端”。《史记·田单传》:“如环之无端。”又《上林赋》:“视之无端。”必明首句“无端”之义,乃知下句“华年”所指。

《魏书·王叡传》:“渐风训于华年,服道教于弱冠。”华年与弱冠之称,则亦当是二十左右。唐文宗太和三年,义山十八岁,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署巡官正当华年;思量平生,且从此始。然则弦既为年,柱又何说?劳干所笺,最惬鄙意:

 

诗中以弦喻年,以柱喻事。言时日迁流,景物代谢。平生踪迹,历历在目。追思畴昔,感在篇什。前言五十弦,此言一弦一柱,以见五十年来,年有悲欢离合。(见联经版《中国文学评论》第二册,劳著《〈李商隐评论〉所引起的问题》。)

 

按:八声中唯革与丝之声不定,因革有燥湿,弦有缓急之故。弦之缓急,由于柱之移动。弦有定而柱无定,是则年光依旧,境遇常新,“一弦一柱思华年”,即自华年开始,逐年细思往事之谓。

可惜劳先生探骊得珠而复失!既言“平生踪迹,历历在目”,则以下所写,自为一生经历。中两联四句,每一句为一独立之存在。亦即每一句为一大段经历,而每一段经历以七字概括,则唯有凸出其特征,或以宦情,或以宦辙。这四段经历是:

一、十八岁至三十五岁,包括科举出仕;婚于王氏。与令狐绹(子直)的恩怨缔结,大部分发生在此一阶段。

二、三十六七岁,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在桂管(今广西桂林)。

三、四十至四十五岁,为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

四、四十五岁以后,柳仲郢内调为盐铁转运使,李义山随之还朝,被任为盐铁推官。后两年柳调刑部尚书;义山“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旧唐书》本传)。

《锦瑟》的两联四句,正就是配当此四段经历,唯南海,东川次序互易,所以然者,“蝶、鹃”,“珠、玉”,对偶上关乎辞章者细。“迷蝴蝶”“托杜鹃”,求解于子直父子的弦外之意,关乎义理者大。先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正如其十八岁至三十五岁,这段一生最重要的经历,此为全诗中最紧要的一句,也就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一句。

李义山受教于令狐楚,始得精于笺奏制令。复借其子之力得中进士,而当府主一死,即改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并婚于王氏,致为子直所不满,此确为事实。但亦仅止于不满,并无仇恨,所以早年踪迹甚密。直至《牡丹》诗后,有人妒才而进谗于子直之前,交情始疏,但仍有往还酬唱。

至于涉及“牛李之争”,是进谗者如此说法,义山本人并不觉得是件严重的事。诗中看得出义山曾为子直疏通于李卫公,联络柳仲郢,所以七夕诗常强调鹊桥之功,《街西池馆》一诗,结句“香熟玉山禾”,尤为明白。鲍照诗:“诚不及青鸟,远食玉山禾”,谓为子直作使者,将有厚酬。其下应为《谒山》一绝:“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首言子直之心难测;次言事成过去,随人打发,但有恨而无可奈何;三句言所望甚奢;结句言所得甚薄。玉山之禾虽丰,无奈吝于供给!冯浩所笺,大致不差,唯题似未解,谓“谒令狐”亦望文生义而知。其实“山”为廋词,指山涛之子山简,见后笺《九日》一诗。张尔田亦不明“山”字云何,乃自作聪明,谓“山即义山之山,玉溪自谓。此盖暗记令狐来谒之事。结二句我方欲就彼陈情,而不料其匆匆竟去,徒令杯酒成冰,所以有水去云回之恨也。首句则言安得长绳系日,使之多留片刻乎?通篇融洽矣。”且不论令狐访义山,可用“谒”否?而就其所释内容而言,来“谒”何事?既来之则又何不安之?葛藤百出,令人失笑。


展开
目录

001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伤漂泊,悲失志

019 李商隐《无题》——“牛李党争”之误

029 玉溪生《药转》——豪贵之家的“洗手间”

035 李商隐《锦瑟》——与令狐家的府主恩怨

055 吴梅村——明朝遗老的失节

069 “江上之役”诗纪——“失败的英雄”郑成功

113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王观堂与罗振玉、溥仪未为人知之事

149顾贞观《金缕曲》——“丁酉科场案”遭诬陷,吴汉槎遣戍宁古塔

171 纳兰性德——康熙宠臣短暂又绚烂的一生

181 “无题”诗案——李商隐与妻妹情变内幕

199 董小宛——名妓入宫与世祖逃禅

277 “诗史”的明暗两面——揭开诗中隐藏的真相与秘密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