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1582329
  • 作      者:
    林贵台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林贵台,高级教师,1969年生于福建省福鼎市。现任福鼎一中教研室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宁德市教坛新秀、宁德市优秀教师、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名师培养对象、福建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福建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带头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导演项目教学是在新课标、新教材、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通过创设学科活动项目、提供学科活动空间达成学科素养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将三维目标升华提炼出来,将核心素养中的能力与品格构建起来,最终培育出具有信息素养新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学科的传统“讲练”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从三维目标导向核心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教师的“讲”,针对学生的“练”。学生个体是过度地被动接受视听,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学习过程如何?教师都毫不知情,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将三维目标导向核心素养。导演项目教学的亮点是: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自己创设项目,让学生自己演,把学的过程演示出来,突显学生个体的核心地位,削弱教师个体的主讲地位。
  笔者作为一名承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开过很多公开课,也听过、评过许多年轻教师的课,观摩过诸多名师的课,有过诸多的体验、感悟、经验及反思,这都是极好的教学经验借鉴,为《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提出“导演项目教学”理念的构建、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笔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是:在高中信息技术导演项目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绩效?如何构建适应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体系?
  《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对信息技术导演项目式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做了较详尽、系统的阐述,阐述过程中立足新颖、系统、实用、可操作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有助于读者掌握并应用导演项目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
  (一)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充分显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师
  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又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信息技术因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本质要求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业已形成,并推动着全社会的“文化重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在普通高中设立信息技术科目,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未来公民奠定基础,是我国在全球性信息化建设竞争进程中,抓住机遇,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抢占制高点的必要保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驱动者和实践者,是功不可没的。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重构教与学,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个体生存于信息社会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教师的信息素养深度影响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受到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特别重视。
  (三)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指出: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而且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如下3个性质:第一,基础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综合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第三,人文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体系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构建途径与模式
第五节 信息技术导演项目教学主张

第二章 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构建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与开发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学元素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第五节 导演项目教学评价构建
第六节 信息技术教学学习指导、评价与管理
第七节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第八节 信息技术教学训练

第三章 信息技术导演项目教学模式探索
第一节 线下“导-演-评”教学模式
第二节 线上“导-演-评”教学模式
第三节 双线“导-演-评”教学模式
第四节 “导-演-评”教学模式实验过程
第五节 信息技术教育反思与叙事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展望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环境优化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变革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发展
第五节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平台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