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大美敦煌(精选本)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6819433
  • 出 版 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方健荣,男,笔名大野,上世纪70年代初生,敦煌市人,系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绿风》《诗潮》《诗探索》《中国诗人》《飞天》《葡萄园诗刊》(台湾)等三十余家期刊,曾获天津市2010年鲁藜诗歌奖单篇作品一等奖、《散文选刊》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作品一等奖、2012年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散文创作奖”和2014年首届全球华人长城散文金砖奖优秀作品奖等,并被选入《中国年度诗歌》《诗探索年度诗选》《中国西部散文精选》《中国散文大系》《(延安文学)200期文学作品选·散文卷》《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作品精选集》《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河西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等二十余部选集。出版《天边的敦煌》《敦煌之缘》《一个人的敦煌》《散文中国3·大地上的九座村庄》(合著),并主编和策划《敦煌印象》《大美敦煌》《敦煌花雨》《敦煌的诗》《拯救敦煌》《守望敦煌》《敦煌曲子戏》等十余部作品集。
展开
内容介绍
  《大美敦煌(精选本)》是一部散文集,在坚持了精品选文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广泛地反映了敦煌的多个层面,即与文化圣地莫高窟相对应,加大了对敦煌周边的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貌、西湖湿地的探询,从敦煌的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敦煌的深邃广阔。《大美敦煌(精选本)》在注重大师名家的同时,加大了青年作家的选文力度,使古老的敦煌显出青春之美。选编者是一位诗人和散文作家,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弘扬敦煌文化,旨在让读者以及关注敦煌的人从文化人的心灵角度重新认识瑰丽而永恒的敦煌。
展开
精彩书摘
  《大美敦煌(精选本)》:
  在敦煌的艰难岁月
  常书鸿
  初到敦煌,我一心都扑在工作上,保护洞窟、内容调查、编号、临摹等都已展开,并取得了成果。每到工作之余,便念及远在千里之外重庆的妻子和儿女。我在信中也不断鼓动妻子携带儿女前来敦煌安家落户。几个月后,为了向教育部要钱和筹备展览的事,我回了一次重庆,并接来了全家。当敦煌这个绚丽多彩的艺术宫殿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兴奋极了,孩子们适应能力很强,也深深为敦煌艺术的博大与精深而折服。
  我们一家住在中寺。中寺又名皇庆寺,离上寺很近,前后共有两个院子。前院院中有两棵栽于清代的老榆树,院中正东(东房)是个工作室,北面是办公室和贮藏室,南面是会议室和我的办公室。后院东房是我们设立的陈列室,北面两间是我们的居室,室内两个土炕,由土坯砌成的书桌、书架并列在墙边。西南的房子是磨坊,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的面食都是自己买小麦用毛驴推磨加工的。
  同事们住在皇庆寺北侧用马房改建的一排房子里。每间有一个土炕、一张土坯垒起的桌子和书架。大家都在研究所办的食堂吃饭,以面食为主。当时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工作上下班时间,但大家都十分自觉,利用一切时间勤奋工作,饭后都早早进洞子临摹、调查,各干各的。下班时间打钟,临时召集人开会时也是打钟。
  董希文、张琳英、周绍淼、乌密风、邵其芳、龚祥礼等都上洞子临摹壁画,苏莹辉、李浴调查石窟内容,我除主持所里工作外,也到洞窟中进行调查和临摹。
  芝秀和琳英、密风她们一起上了好几回洞子以后,艺术创作的热情被重新点燃。她决心临摹雕塑,第一个临摹的是第319窟盛唐坐佛。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上千尊塑像,具有极高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水平。陈芝秀是在巴黎学习雕塑的,她所学的西方雕塑,所看到的西方雕塑作品都是单色的,而敦煌干尊佛像竟全是金碧辉煌、色彩斑斓的彩塑。这就是说,这些彩塑既是雕塑艺术,又集绘画、装饰艺术于一体,简直美极了!在第427洞,那里有九尊高大的彩塑,芝秀说她走遍欧洲也没有看到这样生动美妙的彩塑。他们丰满健壮,衣饰华美异常,虽然脸上的贴金已被人刮去,但其神态依旧庄严动人。她在一个个洞中欣赏观摩,几乎每一个都使她激动不已。有时,我们还互相探讨,交流对壁画、雕塑的新认识。陈芝秀对敦煌艺术的热心和开始临摹工作,使我很高兴,也不断地鼓励她。
  1945年初,原任研究所总务主任张民权走后,从管理方来看,我总感到缺少一个有力的帮手。这时正好酒泉的一个熟人介绍来了一个新疆某部队里退下来的小军官,30多岁,浙江人,现在家乡也回不去了,想就近找工作。我们住在沙漠孤洲上,又缺个总务人员,此人不正合适?我一听是浙江人,勾起了乡情,心里已有两三分喜欢了,就说:“那么你请他到敦煌来找我一下,我们见个面再决定好吗?”
  隔了两三天,那人果然找来了,身带一支驳壳枪。我一听他的口音就问:“你是浙江什么地方人?”他说:“诸暨枫桥人。”我心想:诸暨枫桥,不正是陈芝秀的家乡吗?在这样荒沙大漠举目无亲的边塞里,能听到浙江口音,都算是难得的同乡了,更何况是地地道道的小同乡!我便连忙把芝秀叫出来认一认。两人果然用诸暨话谈上了。
  新总务主任上任的不多日子里,积极性特别高。他骑上所里的一匹枣红马,带上自己的驳壳枪,在沙洲上为我们打来了一只黄羊,不久,又从哈萨克牧民那边为我们买来了一头大肥羊。这样一改善伙食,上上下下一片叫好声。可时间一长,他也就有点儿吊儿郎当,许多事情显然是做给别人看的,对我显得过分的恭顺,对陈芝秀又显得过分的殷勤。
  大西北的冬天风大天冷,滴水成冰。经过寒冬的煎熬,开春以来,大家都开心地上洞工作,但我发现陈芝秀的工作热情下降了,临摹雕塑的泥和好了,就是塑像基座好多日子也搭不好。她说她有病,坚持要马上去兰州医治。我因为所中工作繁忙,没法抽身陪她去。4月13日,我们进城参加友人结婚典礼,得悉友人即将赴兰州,因此,拜托友人关照陈芝秀去兰州就医。4月19日,我送她进城坐车与友人一起离敦煌东去,还写了好几封信,拜托沿途友人关照她。而她走后多日,却一直没有音信。有一天,我去洞中临摹壁画,下午四五点钟,董希文来洞子约我一起回去。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常书鸿 在敦煌的艰难岁月
喜鹊的故事——敦煌散记之一
夏天的敦煌
段文杰 敦煌之梦(节选)
冯骥才 关于敦煌样式——为纪念藏经洞发现百年而作《人类的敦煌》序
余秋雨 道士塔
莫高窟
井上靖 西域印象
平山郁夫 永远朝拜敦煌
高尔泰 常书鸿先生
常沙娜 留下永久的微笑——我的父亲常书鸿
王家达 深夜,我站在孤魂的身旁
三毛 夜半逾城——敦煌记
你是我不及的梦
谢志娟 段文杰:魂归敦煌
陈若茜 一生敦煌情未了
高山 前生来世在敦煌

第二辑
季羨林 在敦煌
刘白羽 敦煌秋曰
贾平凹 敦煌沙山记
铁凝 猜想井上靖的笔记本
林非 千佛洞掠影
张恨水 敦煌
周涛 莫高窟神游
高平 敦煌莫高窟半月记
于坚 圣敦煌记
阿来 一团美玉似的敦煌
叶舟 蓝色的敦煌
郭文斌 既敦又煌,莫与之高
蒋方舟 莫高窟的挣扎
莫小米 画出那条长线(外一篇)
阿贝尔 莫高窟的美与疼痛
杨献平 内心的敦煌

第三辑
陈舜臣 前夜
周国平 人类的敦煌
张抗抗 鸣沙山听沙
郭敬明 抚沙
林染 古阳关遗址
人邻 也说敦煌
非我 阳关:岁月之岸
高山先生
马步升 天马的故乡(外一篇)
王登渤 敦煌以西
习习 莫高窟(外一篇)
王若冰 道士塔前
胡杨 敦煌笔记(外一篇)
许实 敦煌之恋
王新军 走近敦煌
孙江 细数流沙访阳关
关瑞 走笔敦煌
刘学智 阳关大雪
方健荣 天边的敦煌
与敦煌对视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