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发自内心深处,是一种心灵深处的爱,一种天然的爱,一种自然的爱,是难以用任何言辞来表达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一定表现在对某一重大事件上,比如孩子病了,父母为孩子捐肾啦、捐肺啦、捐胃啦、输血啦等等,而是体现在许许多多的细微情节上。
孩子一出生,母亲就要给他喂奶,孩子小,爸爸妈妈要帮他拉屎撒尿,帮他穿衣、吃饭,引导他走路说话,帮他识字、唱歌,等等。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高兴得跳起来;孩子会认字、唱歌、跳舞了,爸爸妈妈会说这孩子真聪明;孩子撒娇、淘气,损坏了东西,爸爸妈妈总是原谅,说孩子小不懂事;爸爸妈妈已经忙碌一天了,很累了,孩子要爸爸妈妈抱,爸爸妈妈再累也还是要抱;孩子有病了,爸爸妈妈急忙带他去看病,比自己有病还着急。总之,孩子所有的一切,都镶嵌在爸爸妈妈的心坎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种爱是无可比拟的,是无与伦比的。
但是所有的这些,孩子还小,还真不懂,好像一切都是很普通,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哪里知道父母对自己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淌下的汗水?好像自己一天就长得那么大。
随着岁月的蹉跎,爸爸妈妈老了,孩子长大了,大多数孩子还是十分爱护爸爸妈妈的,这也是一种天性,一种本能,这使爸爸妈妈在年迈时得到一点慰藉。
但爸爸妈妈在带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也不一定做得都对,都完善,也可能有不少照顾不到,照顾不周的地方,尤其是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很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做孩子的有几个人可能理解老父母的困难呢?有的子女,恐怕个别人吧,不仅对父母不尊敬,不热爱,还可能产生怨恨,甚至走上法庭,控告父母。说爸爸分遗产不公,我分得少了,妈妈不喜欢我,喜欢我弟弟……法院的判决如我所愿,我心满意足了啊!我完全忘记了我是怎么长大的,老人的心碎了。
孝子
小宝贝
就是自家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
过去说是孝子
是指儿子孝顺父母、爷爷、奶奶
现在倒过来了
是父母、爷爷、奶奶“孝顺”儿子、孙子
时代不同了
孝子的名谓也不同啦
每天早晨七八点钟
我外出散步
总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上学
大多是上小学吧
很少看到孩子自己背书包的
大多是家长代劳
爸爸或者妈妈
一手拎着自己的书包
一手拎着孩子的书包
一只手拎不下
就背在肩膀上
或者挎在胸前
有的是爷爷或者奶奶代劳 白发苍苍的老人
走路都摇摇晃晃
手里还提着个书包
孙子空着手在前边一跳一蹦地走
爷爷在后面使劲地追
爷爷喘着气说
慢一点,慢一点
孙子快乐地说
你走快一点快一点呀
他哪里知道老爷子走不动啦
在家里
也是孩子的天地
孩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营养要紧呀
孩子想到哪里玩就带他到哪里玩
休养生息呀
孩子有一点不舒服
是生病了吧
赶紧张罗去医院
正应了孔子的一句话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孩子在外面出了什么事
总是人家孩子的错
自家的孩子对
本来是孩子间游戏淘气
变成了家长之间的争吵
还责怪学校管理不严
老师教育不力
总怕自己的孩子吃亏
其实
送孩子上学
让孩子自己背背书包
孩子也不见得背不动
也不见得会把孩子压垮了
只是做家长的舍不得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是
孩子还小
不一定懂得
孔子说
爱之,能勿劳乎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富人家的孩子也不要娇惯呀
让孝子回复到原来的含义
P10-1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