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案例深度解读日美贸易战,看清美国打击商业对手的惯用手段!美国制裁日本30年,前后发动6次贸易战——从纺织品到钢铁,再到汽车、半导体等,可谓横扫日本整个产业。本书从6个案例出发,深度解读日美两国的贸易竞争。
★驻美日本学者一手研究资料,日本国际关系高等学府指定用书之一。作者鹫尾友春历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理事、海外研究所所长、世界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曾三次常驻美国,得以近距离观察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变迁。基于这几段经历,作者写作本书,目前本书是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国际学研究生院指定用书之一。
★历史看见未来——我们能从中借鉴什么?作者感言,在近些年的中日研究人员交流时,向日方请教经验的中方人士为数众多,而不少日本学者向他们推荐本书。更有中国某大型通信公司的高层表示:“得赶紧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才好!”正值中美矛盾升级之际,以本书介绍的日美贸易战为鉴,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对当前形势产生新的见解。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前期、90 年代中前期,以及 21 世纪初,作者常驻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的日本政府机构,得以近距离观察日美贸易战。基于这段经历,作者写成本书。目前,本书也是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国际学研究生院的指定用书之一。本书从商品、产业摩擦到结构协议,再到广域经济圈共同规则,6个案例解读日美两国的贸易竞争。正值中美矛盾不断升级之际,以本书介绍的日美贸易战为鉴,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对当前形势产生新的见解。
中文版作者序
“缘分天定”是日本的一句老话,大意是素昧平生的男女萍水相逢,继而相知相爱。拙作有幸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也是机缘巧合。
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90年代中前期,以及21世纪初,我常驻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的日本政府机构,得以近距离观察日美贸易战。基于这段经历,我编写成本书。目前,我任职于关西学院大学国际学研究生院,本书也是学院的教材之一。
如今,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在中日研究人员交流时,向日方请教经验的中方人士为数众多,不少日本学者向他们推荐本书。于是,中国某大型通信公司的高层当即表示:“那得赶紧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才好……”正是基于如此奇妙的缘分,中文版才得以问世。
当然,从特点和竞争领域来看,日美贸易战与如今的中美贸易战不尽相同,但也存在共通之处。
首先,美国的谈判姿态如出一辙。面对本国产业竞争力下滑的现状,美国并没有调整对内政策、整顿经济,而是归咎于他国市场的封闭性和特异性,以改革为名,要求他国开放市场、解决问题。
其次,在贸易摩擦的初始阶段,中国与当初的日本表现相仿——或是加大美国产品的进口量,或是引入美国式的行业竞争规则以赢得美方认可。
然而,由于攻守双方的立场存在本质区别,矛盾并未就此消除。纵观当今中美贸易摩擦,特朗普自2016年当选总统以来频频语出惊人,在美国,关于被中国全面赶超的危机意识明显被煽动起来。在美国重拾信心之前,“中国威胁论”恐怕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最后,基于自身国际地位的提升,信心满满的中国不断推出魄力十足的政策(成立亚洲开发银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份自信也会长久持续,无疑更让美国心怀戒备。
因此,从意识形态、产业竞争力、经济形势、政府立场等方面来看,双方的区别显而易见,各类矛盾今后也会浮出水面。
为了实现长久的和睦相处,两国需要基于各自特色和能力调整战略目标,或者各自国内能够意识到有必要降低标准和要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势必伴随争议和摩擦。而且,局势错综复杂,中美之间的产业倾轧不再局限于单个产业,国家安全问题也被牵连其中。
值此中美矛盾升级之际,以本书介绍的日美贸易战为鉴,中国的读者朋友若能有所收获,或是对当前形势产生新的见解,或是对美国制定的政策及谈判策略有所掌握,那就是我最大的喜悦。
毋庸置疑,作为成熟又睿智的两大国家,中国和美国对各自国内治理与对外谈判终究有所区别,终将找出防止摩擦升级的办法。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朋友理解其中的差异。
最后,中文版得以问世,我深感荣幸,也感激不尽。
01 纺织品之争:日美纺织品谈判及冲绳归还问题
02 日本钢铁自愿出口限制:主要国家之间如何分配权利与义务
03 日本汽车自愿出口限制:始于政治压力,终于政治压力
04 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衰落:《日美半导体协议》及其影响
05 从行业之争到经济结构差异:《日美结构问题协议》与《日美综合经济协议》
06 打造贸易区:日美贸易谈判的变迁及 TPP 的成形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