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上海开放大学组织编撰的“家政教育系列丛书”之一,是家政服务非学历培训用书和家政学历教育参考用书。“家庭教育指导丛书”编写团队由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一线教师等与家庭教育相关多领域从业者组成,多学科融合,更全面、更系统地分析家庭教育中的疑难杂症,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本书从家庭历史、家庭变迁,以及家政的起源与专业化发展出发,探讨家政与家庭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厘清了家政与家庭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后,将关注的眼光更多地投注于现代,将现代家政服务与现代家庭的需求相结合,探讨家政服务业和家政学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对于婚姻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也称“六礼”。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据考证,“六礼”制度最早可能出现在周朝,距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之后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嫁娶”的模式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婚姻制度,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安琪总结我国传统婚姻的几个特征: (1)婚姻价值方面,重家族延续轻夫妻感情;(2)配偶选择方面,重父母之命轻个人意见;(3)夫妻互动方面,重礼仪规范轻情感交流;(4)婚姻维系方面,重家庭义务轻个人幸福。徐安琪,叶文振.中国婚姻质量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26.也有学者把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特点归纳为: 家庭结构上的纵向关系趋向,横向为纵向支配和维持;观念上崇尚孝道、崇拜祖先;功能上以传宗接代为本;区位距离上从父居传统。潘允康,阮丹青.中国城市家庭网[J].浙江学刊: 1995(3): 6671.
我们认为传统家庭婚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婚姻当事人没有自主权。传统家庭讲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见面。如果双方违反了这样的规定,私定终身,将被视为对封建礼教极大的挑衅,受到来自双方家庭严厉的处罚。(2)婚姻重利益而轻感情。传统社会婚姻双方讲究门当户对,两人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两个家族的联系,使得家族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仅是普通家庭,即使在帝王之家也是如此。康熙皇帝与首任皇后赫舍里氏在大婚前就没有见过面,其婚姻也是由康熙的祖母孝庄一手操办,最主要的目的并非两人的感情,而是稳固康熙皇帝的权力地位。(3)婚姻维系建立在子嗣基础上。传统社会中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是女性能够生育,如果家庭没有子嗣,夫妻关系很可能也会破裂。《大戴礼记》中记载妇人“七去”: 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七去”规定了夫妻离婚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4)夫妻双方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传统家庭中女性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所谓“三从四德”中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涵盖了女性生命周期的所有时间,在家庭中都是没有发言权的。
目录
总序1
第一章 家庭概述
第一节 家庭的历史
第二节 家庭的概念
第三节 家庭的类型及特征
第四节 家庭的功能
第二章 家庭变迁及当今家庭问题
第一节 中国家庭的变迁
第二节 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第三章 家政的起源与专业化发展
第一节 家政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家政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国外家政学的专业化发展
第四章 家政学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 三大基础领域
第二节 重要支撑领域
第五章 现代家政服务与家庭
第一节 家庭需求与服务选择
第二节 家政服务过程中家庭的义务
第三节 如何找家政服务员
第六章 现代家政服务与家政服务员
第一节 家政服务员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家政服务的职业定位
第三节 家政服务员的职业发展
第四节 家政服务员的社会支持
第七章 现代家政服务与家政机构
第一节 家政机构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家政机构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家政服务员规范管理
第八章 家政学与家政服务业未来展望
第一节 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家政学
第二节 面向未来的家政服务业
第三节 家政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丛书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