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本教会儿童认知情绪、掌控情绪的图画书:引导小读者在小男孩吉姆从愤怒、无助、逃离,到与自己的情绪达成和解的心路历程中,认知与理解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与释放方式。
2.一本提升儿童想象力的图画书:幽默夸张的想象、大胆有趣的图画,以及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述,将一个拥有“起床气”的孩子刻画成一头可怕的狮子,将狮子的生活习性与孩子的性格特点富有创造力且恰到好处地融合,让小读者读完后喜欢地想要“吃掉”它。
这是一本适合3—6岁儿童阅读,关注儿童“起床气”,帮助儿童理解情绪,学会控制及处理情绪的图画书。星期二的早上,吉姆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凶猛的狮子。他不想下楼去吃妈妈做的煎饼,反而觉得妈妈听起来美味极了!尽管他并不想这样做,可强烈的饥饿感还是让他一口吞掉了妈妈……然后,跑到大街上的他,又陆续吞掉了一条狗、一个遛狗的人、打扫卫生的老奶奶、吃甜甜圈的小女孩……吉姆感觉糟糕极了,他要怎么做才能停止越来越失控的行为呢?
该图画书以一个带着“起床气”的小男孩为第一视角,细致入微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孩子面对突然到来的坏情绪时暴躁、无助、难过、接纳、控制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呈现了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幻想世界,让孩子了解并逐渐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同时启迪家长关注并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
在《饥饿的吉姆》这部充满阅读挑战的作品中,最令人吃惊的,无疑就是吉姆在“吃掉”的行为中展现出来的冲动,那种猛烈而又失去控制的力量。这必然会引起一部分成年读者的不适,对此恐怕两位作者并非毫无心理准备。在《野兽国》的开头,迈克斯也曾经对他的妈妈大叫:“我要把你吃掉!”因为这一句,五十多年前作品发表后,桑达克没少受到严厉的批评。如今《饥饿的吉姆》的两位作者,比桑达克走得更远:他们竟然真的让吉姆吃掉了自己的妈妈!而且吉姆的“吃掉”,呈现的是桑达克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所未曾触及的领域,这在图画艺术形式上也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吉姆的成长与回归,比迈克斯更主动、更自觉,这无疑也是儿童观念上的一种进步。在向桑达克致敬的同时,他们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十足的勇气和拓展儿童图画书边界的勃勃雄心。
(摘自《饥饿的吉姆》书评《前方野兽出没,翻阅请小心!》)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饥饿的吉姆》把这种混杂的情绪变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吉姆在自我质疑和情感的充分释放中逐步认识了自己的情绪,也找到了最终缓解情绪的办法。当他吞掉了那曾经让他感到害怕的大熊时,也终于克服了对自己不良情绪的恐惧。
——学前教育、儿童阅读专家 孙莉莉
孩子们最需要的,是能够真正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书。和当年的《野兽国》一样,《饥饿的吉姆》可能真的会吓坏一些大人。但或许大人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当孩子们读到这本书时,会喜欢得想把它也一口吞下去。
——阅读推广人、桑达克作品研究者 袁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