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丝难(安庆市长篇精品工程)
0.00     定价 ¥ 49.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9669908
  • 作      者:
    何诚斌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稿系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安庆安华缫丝厂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在国家遭受苦难时的遭遇和选择,颂扬了中华民族面临外敌时不懈抗争的精神。 安华缫丝厂老板罗钧继受过西方教育,标榜遵守契约精神。因为他的私心,缫丝厂未能及时停产,被掌控在有军方背景的日本商人松下三郎手中。众多女工和家人被迫分离,酿成多起人间惨剧。葛林娣是缫丝厂质检员,为信守与罗钧继的承诺,与恋人天各一方。她在得知缫丝厂暗藏有安大转移时未能带走的图书和资料后,一方面监视罗钧继的动向,保护图书;一方面帮助地下工作者找到并转送了珍贵手稿。书中塑造的另外一些人物形象,如郝文波、邱辉江、方传才等,带有一些江湖习气,都有动摇、犹疑、恐惧等心理,但最终都被自己内心没有泯灭的人性所驱动,做出了正面的选择。书稿也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伪善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展开
作者简介
何诚斌,1965年9月出生,安徽怀宁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出版著作:散文随笔集《老儿戏》《心随万物转》《文心开朗如满月》《皖江历史人物散记》,长篇小说《我的红楼》《小柏和外星犬》《跳蚤穿上红衣裙》《丝难》,传统文化作品《中庸处世智慧》《〈庄子〉新悟》《佛说人性与心灵感悟》。
展开
内容介绍
抗战时期,安庆缫丝厂因与美国商人签订了供应蚕丝的合同,赶产量没能及时外迁,于沦陷之日被封锁,缫丝女工们被限制在缫丝厂为日本人生产蚕丝。缫丝厂老板罗钧继是一位弃文经商的实业家,其学的是法律专业,视合同文书为生命,却因迫于为日本商人生产蚕丝而被怀疑是汉好,屡遭暗杀,处境维艰……
本书入选2019安庆市原创文学长篇精品工程,描述了安庆缫丝工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丝绸之战,体现出安庆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困陷缫丝厂
1
这个冬天,下雪的时候她想到了“血”,刮风的时候她想到了“疯”。江边风很大,枯萎的芦苇发出两军厮杀般的吼叫。天阴沉沉的,她想到了“阴险”;天晴了,她想到了“情仇”。她知道自己的心情这么坏,是由于国破家亡的现实逼近她的面前,她在徘徊,是尽快走,还是继续留下来呢?
街上举行了一次次抗日肃奸宣传大游行,游行的队伍高喊“全民抗战”“铲锄汉奸”等抗日口号。她参加了游行,和本校学生一道,几日来嗓子都喊哑了。游行队伍穿过孝肃路时,她看见另一支队伍从锡麟街如洪水般涌来。两支队伍混合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似乎全市居民都倾城而出了。可是,场面如此大,却没能使她热血澎湃。她想,一定会有不少汉奸或即将成为汉奸的人混杂在游行的队伍中。
每一次游行结束,她都会到江边走一走,向下游水天相接处凝望。真的像驻守省城的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所讲,日本鬼子打不到安庆来?安庆是南京和武汉之间的跳板,战略位置特别重要,所以国军绝不会轻易让敌军占领!她希望杨司令的“全民抗战”动员令发自个人及军界的信念,而非临时唤起民众信心之需要。民众的信心显然是不够的,城里人越来越少。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大别山,有身份的人、有钱的人跑得更远,拖家带口,手提肩挑贵重物品,踏上前往云贵川大后方的漫漫征途。 这一次,葛林娣在江边走得太远,宁国能找到她时天都快黑了。她指给他看,江上一艘捕鱼船正在收网取鱼,画面寒萧苍茫。这些渔民知不知道日本鬼子已占领下游南京、马鞍山等市县?一定会知道的。知道了就停止出江捕鱼,显然不是他们的生活选项,尽管面临着比风浪更大的凶险。宁国能认为暮色四合、渔家灯火依然很美,战火之外的宁静也依然让人心醉。
葛林娣说,国能君,你真有好心情啊。
宁国能回答,我们马上要离开这里了,所以尽可能用审美的目光看眼前的景物。这样,安庆沦陷之后,我们会更加仇恨日本。林娣,你不要再拖延,过完年,咱们就出发吧。
葛林娣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她与安华缫丝厂老板罗钧继签了半年的聘用合同,做蚕丝质量检测工作。虽然战时离开算得上“不可抗力因素”所致,可安华缫丝厂还没有停产外迁,自己率先离开,岂不是不守信用吗?等等吧,估计春节之后罗老板会开始拆厂外迁。宁国能对罗钧继迟迟不外迁表示不可理喻,谁也搞不清日军哪天打过来,到时候飞机丢下炸弹,安华缫丝厂被炸成火海,损失就惨重了,不仅毁掉厂房、机械,更重要的是人命,有几百名缫丝女的命运被捆绑在他一己私利上。宁国能建议葛林娣严肃地告诉罗钧继,尽快外迁,越早越好,早一天行动多一天安全。如果罗老板视大家生命为儿戏,不管不顾,那么你就什么也不用管了,动员姐妹们一起离开,赶快撤逃。
葛林娣问他,往哪里逃呢?咱们老百姓既无盘缠又无方向,都寄希望于杨将军的军队御日军于安庆之外。缫丝厂女工大多数出身于社会底层,不少人家全靠一人的薪水维持生活。她们巴不得罗老板晚一点拆厂,甚至不希望外迁。
亡国奴思维!宁国能愤然道。
葛林娣摇了摇头,觉得宁国能不了解民众生活,想问题做判断,完全凭一腔书生意气。
省立安徽大学已经外迁,宁国能未随之而去,是因为葛林娣没有离开缫丝厂。对此,葛林娣很感动,为他俩的爱情。她主动牵起他的手,发现他的手冰凉。她开玩笑地说,热血男儿,却手脚不温。宁国能握着葛林娣的手,自己的手很快就暖和了。他悄悄问她,你怎么知道我的脚也是凉的?咱们还没有同床共枕呢!
P1-3
展开
目录
被撕裂的人性——何诫斌长篇小说《丝难》序
第一章 困陷缫丝厂
第二章 残阳黄梅雨
第三章 沉重的约定
第四章 晚霞中的蜻蜒
第五章 江山有信
第六章 裂地清泉
第七章 我愿均尔丝
第八章 乱离
第九章 一寸灰
第十章 意念的瞬变
第十一章 作茧成丝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