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喝好奶、喝安全奶”的消费阶段,但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使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信心跌至谷底。乳制品质量安全涉及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基于供应链协调视角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虽总体向好,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仍存在于多个环节。
乳制品质量安全隐患如何产生,如何从乳制品供应链的养殖、投资、生产、检验、加工等环节有效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等问题都在书中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
《供应链主体质量行为协调:基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研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方法,从供应链主体之间的行为关系的角度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系统研究了乳制品供应链养殖一投资环节、生鲜乳生产—检验环节、乳制品加工—消费环节以及乳制品供应链生鲜乳生产—检验—加工—消费环节主体质量行为协调问题,为乳制品核心企业和政府合理设计乳制品供应镇不同主体之间质量协调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以确保在政府监管与质量协调机制的激励约束下,乳制品供应链各主体改善质量投入水平且消费者提高支付意愿,实现不同主体之间质量行为协调,最终协同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并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