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马逊心理学畅销书,引起最广泛讨论与争议的话题
你的一切问题可能源于母亲的问题
寂寞、焦虑、抑郁、酗酒、不敢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你可能患有母爱饥渴症
找回失落的母爱,结束痛苦的挣扎
放下终身承受的情感负担,修复母爱缺失造成的情感伤痕,终止代际的情绪遗传,找回爱的能力!
本书是作者30 年研究、实践和学习“母爱饥渴症”的智慧结晶,是帮助女性治愈母爱缺失带来的创伤的指南。本书可以帮你确认母爱的基本要素,让你意识到自己失去的东西,并且找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导致“母爱饥渴症”的原因及如何应对的问题。在定义了“母爱饥渴症”的基础上,作者详细介绍了母爱三要素,即母性抚育、母性呵护和母性教导,并对“三度母爱饥渴症”的形成和应对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引导你敢于面对生活中的伤心事,让你拥有幸福快乐和亲密关系。另外,本书的每一章都会为你提供温柔的暖心支持,让你更快、更轻松地走出母爱的阴影、走出童年受的伤。
如果有一份职业叫作母亲,那么它的岗位描述可能是这样的:
母亲这个职位的理想候选人必须是自我激励的人,她能够抱住并喂养一个脆弱的新生命,并且对这个小生灵的非语言暗示做出反应,从而给予安慰并与之建立亲子关系。母亲的责任包括呵护这个小孩子免受外部威胁,并积极参与他们的学术、精神和社交发展。母亲这个角色需要同等的温柔和力量,在压力下也要保持优雅的风度,还要设定健康边界。此外,这份工作是没有报酬的。
为什么会有人报名参加这份工作呢?这份工作要求很高,而且往往吃力不讨好,薪水也很低。母亲的工作是令人震惊的。孤立、经济压力和性别歧视加剧了抚育与呵护新生儿及教导儿童度过发育的复杂阶段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此外,母性和
母爱被过度浪漫化(或戏剧化),使得人们无法将现实描述为除神圣体验(或可怕的负担)之外的任何东西。神圣体验和可怕的负担是两个极端,它们都抹去了母爱的复杂性。当一个女人在选择专职母亲而不是其他类型的工作时感到“低人一等”,或者因为搁置自己的职业抱负而受到评判时,我们的集体思维就大错特错了。
母爱是我们对爱的第一次体验,我们得到的母爱关怀让我们提前洞悉往后余生的自我感受。抚育子女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业。然而,当我们试图定义好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形容词。对于母亲或母性,我们没有一个准确且普遍的定义。剑桥词典对“母性”的定义为“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或像母亲一样照顾他人的过程”。韦氏词典对“母性”的定义是“用子宫孕育婴儿,并生育小孩”。这些定义没有给我们任何具体的解释,只是暗示了母性是女性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
为了帮助女性治愈“母爱饥渴症”,我需要给“母性”下一个实用的定义。我花了数年时间倾听成年女性的心碎故事,并对依恋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探索,这才建立了一个可以指导治疗过程的参考框架。我发现,母爱需要三个基本要素:抚育、呵护和教导。前两者(抚育与呵护)是小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最原始的需求。第三个要素(教导)是后来出现的。如果这样的成长需求遭到了全部或部分剥夺,我们就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苦苦挣扎于不安全型依恋症。例如,没有母亲的早期抚育,我们长大后就会渴望归属感和被人触摸的感觉。没有母亲的早期呵护,我们会一直焦虑和害怕。没有母亲的教导,我们就缺少了教会我们选择的内心指南针。这些都是“母爱饥渴症”的症状。
“母爱饥渴症”听起来像是把我们自己的不幸都归咎于母亲的又一个借口,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当我们明白母亲用她们所知道的最好且唯一的方式来爱我们时,对她们的指责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只要母亲有的,她都愿意给自己的孩子。
“母爱饥渴症”源于一种代际遗传,它依赖的文化基础是“抬举男性和阳刚之气,提倡单枪匹马,贬低女性和阴柔之气,拒绝相依相偎”。如果我们能抛开对母亲的指责,以及对女性在职业生涯中疲于奔忙而难以面对家庭的现象进行笼统概括的倾向,那么,我们对“母爱饥渴症”的理解便达成共识,这可以鼓舞和帮助女性做好晋升母亲的准备。毕竟,从长远来看,母性抚育、母性呵护和母性教导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我们需要母亲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需要帮助或太依赖他人,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帮助你理解个中原因。我们需要母亲。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对母爱的需求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这种需求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紧密相连。如果我们没有收获足够的母爱,对爱的渴望就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母亲”是一个名词(我主要指的是亲生母亲),但是“做母亲”是一个动词。只要你是成年女子,并且有意愿、有能力,也乐于抚育、呵护和教导孩子,你就有资格做母亲。然而,我很欣赏并同意埃里卡·柯米萨在
《不缺席的妈妈:3岁前给孩子全然的陪伴》中的见解:“我们否认母亲在孩子身上扮演非常具体和特殊的生理角色和情感角色,尤其是在我们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更为严重,这并不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及其需求。”我和柯米萨的见解一样。在实践中,当这段重要的关系受到损害时会发生什么呢?对此我深有体会。
抚育孩子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因为小孩子天生就有强大的生存本能。从生命的一开始,本能就迫使新生儿贴近亲生母亲,因为小宝贝已经熟悉自己妈妈的声音、气味和身体了。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就像成年人想要一个重要的爱人或最佳好友一样,婴儿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需要在一种既熟悉又舒适的亲密关系中茁壮成长。这就是生物学的真谛。
当亲生母亲无法陪伴孩子时,生母之外的其他人也可以成为首要看护人。然而,在紧急医疗、产妇死亡或领养等情况下,与生母身体的首次分离可能会让孩子与替身看护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据收养专家马西·阿克尼斯(Marcy Axness)博士说:“天性是一个严格的监工:无论是最好的意图还是最高尚的理由,都不能改写这位监工的神经生理学定律。”阿克尼斯的主要研究和写作课题是收养现象和收养对象。她致力于解决社会科学之谜,解释为什么被收养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生母养大的孩子。她引用了心理治疗师盖伯·马特博士(GaborMate)的观点,如果在婴儿时期就被人领养,长大后,“强烈的排斥感会伴随其一生”。马特和阿克尼斯的研究让我们获悉了关于人类早期生命过程的很多知识,以及与生母分离的风险有多大。我喜欢阿克尼斯的如下见解:
所有收养孩子的人都能得到巨大的祝福,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些祝福往往来自于“失去”:孩子失去了亲生父母,得不到他们的抚养;养父养母失去了梦寐以求的“亲自生孩子”的机会;被收养的孩子失去了生物学上、家谱上甚至文化上的亲子纽带……收养、替身、新生儿重症监护……对于新生儿在这些情况下遭受的分离创伤、损失和悲伤,我们要给予同情和关怀!一刻也不要等了,马上开始吧。
如果一个婴儿突然失去了亲生母亲,他会品尝分离的痛苦滋味,因此他需要额外的关怀与照料。如果不这样,早期的分离可能会导致终生的心痛。如果你也曾遭遇这样的事,我希望你能明白,早期的母婴分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遗失的母性关怀
“母爱饥渴症”是我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在没有母爱的环境下长大的感觉,而正是“母爱”赋予了我们情感价值和亲情安全感。“母爱饥渴症”就像是一种难以描述的心灵空虚,这可能萌生于婴儿期或幼儿学会说话之前,最终成为总体感觉的一部分。“母爱饥渴症”表达了孩子对爱的强烈而无法满足的渴望,那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渺茫的爱。我们许多人误以为“饥饿的母爱”是对浪漫之爱的向往。但事实上,我们渴望那些在我们成长岁月里缺失的母爱。
母性关怀的基本要素为一个强大且健康的大脑提供了发育的环境,从而为建立联系和学习做好了准备。婴儿需要可靠、敏感的亲密关系,以便大脑开发必要的社交领域。我们最初的爱,也就是母亲给予的爱,让我们品尝到未来的爱是什么感觉。“如今,父亲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参与到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因此,‘母亲扮演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角色’的想法似乎已经过时了。然而,有重要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对男性和女性抚育孩子的不同方式有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母亲的独特存在对孩子早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一本充满智慧的治愈系枕边书,让你勇敢、敏锐。”
——埃里卡·柯米萨,心理分析学家
“说实话,我真想不出来哪本书能像《饥饿的母爱》一样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如果你被这本书吸引,请相信书中的故事!”
——南希·莱文,《建立边界感,才会有自由》作者
“《饥饿的母爱》带给我们一场深刻的、富有同情心的、学术性的、深思熟虑的心理侧写旅程,它探究了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带来的温柔创伤。”
——詹娜·里默斯玛,执业咨询师、亚特兰大关系治疗中心创始人兼临床主任
“《饥饿的母爱》是一封情书,内容全面、清晰、极富同情心,献给那些正在寻找回家之路的女性。”
——亚历山德拉·卡特哈基斯,博士、《性瘾即情感失调:神经元信息传递综合疗法》作者
“《饥饿的母爱》是一则综合指南,帮你修复自我意识, 学会如何治愈最基本的需求—宠爱自己。一点一点地理解,一步一步地努力,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自己应得的爱。”
——卡罗尔·朱尔杰森·希茨,《逆袭:女性的自我探索之旅》作者
“凯莉·麦克丹尼尔的《饥饿的母爱》将会让全世界的女儿们身心放松,因为她们终于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痛苦损失。本书带着同理心去理解所有的母亲在努力生养时所面临的极度挑战,并提供即时的关键元素去解释缺乏母爱可能产生的隐藏影响,还指明了一条治愈和康复的道路。”
——米歇尔·梅斯,执业咨询师、人际关系恢复中心创始人
“这是一本必读书。凯莉·麦克丹尼尔巧妙地引导读者去探索‘依恋创伤’这个常常波动的微妙领域。没有任何父母责备或羞愧的暗示!麦克丹尼尔带着慈悲和同情,为这个经常被忽视的话题提供了急需的信息。”
——布里特·弗兰克,注册心理治疗师和创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