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清河梦羊录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9671727
  • 作      者:
    石倦之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北宋曾经最好的岁月,中原至江淮最美的清河,朝廷最显赫的重臣,民间最平凡的放羊倌,颍州城最繁华的闹市街道,正店酒楼最知名的御厨……小人物一生最平淡的回述,少有人参透却又最简单的道理。 本书讲述了北宋治平元年,清河岸小人物的偶遇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石倦之,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广告人,现居于安徽省合肥市。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采取传统的章回体叙事的原创长篇小说。小说以宋仁宗至宋徽宗时期的颍州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清河岸边长大的孤儿,因偶遇赴颍寻友的文坛巨擘,得以在一座庄园中读书,后进城从小伙计做起,终成一方巨贾的故事。小说采用回忆录的形式,回顾了主人公成长的经历,从他的视角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也塑造了一个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青年时自强不息,不断进取,老年时归隐田园、回报家乡的儒商形象。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回 清河庄草堂斗诗会 放羊倌奇缘结太公
元祐八年的寒冬,颍州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汴梁来的消息。太后崩逝,皇帝亲政,宣召章悖回朝为相,凡被太后及司马光旧党所废止的新法如数恢复,被贬黜流放的新党官员陆续回京任职,大有复推革新之势。从汴梁回来的人言称章宰相博学清傲,铁腕风骨,不但将朝中依附太后的迂腐奸臣尽数逐斥,还上书奏请掘开司马光、吕公著等已逝者的坟墓,劈开棺材,晾晒尸首,以示变法决心。但官家念及朝廷颜面,没有答应,令章宰相恨不能平,也令朝中曾对新法有过质疑的人心惊胆战。腊月刚到,城门便张贴了官府的告示,已废多年的青苗法果然复行,年号也改叫绍圣了。
颍州距汴梁并不遥远,我竟然才知道吕公已薨逝五年。自熙宁八年一别后,竟有二十年未再相见。如今想起,仍是心如刀绞。我感念吕公待我醇厚,无处寄托哀思,只好带了陈酿的桂花酒去西郊三十里外找孙公对饮。他早已辞官归田,每日耕读修行,六十一岁仍能登山赏景,连花甲大寿都快活得忘了。提及吕公薨逝,孙公放声痛哭,久不能停,我也跟着垂泪入盏,混着酒汤,喝起来难以下咽。孙公从内室取出吕公生前捎来的信读与我听,字字句句如浮光玄影,止不住勾起诸多往事。听到其中有一句“若你也心有愧意,可将实情告知王善,若非有托在身,不使虚瞒之也”,我问孙公:“这王善说的是我吗?”孙公道:“正是,若不是你来找我谈起吕公,这信我多半是要带进棺材的。” 第二日,我便有了南下的打算,但凡听我说到此事的人,无一不反对。世道不太平,山贼盗寇频出,举兵造反的也不在少数。而江州路途遥远,水路旱路交替,翻山越岭,不知几日才能抵达。就算平安到了江州,时隔二十年,活着已然不易,想活着遇见简直比登天还难。费二郎说:“就算找到了,你又能如何呢?”我叹然,想当初,吕公要孙公一起来瞒我,也是这样说的。
“就算找到了,他又能如何呢?”
我将田宅、店铺、买卖尽数托付给费二郎,带上盘缠,换上粗麻的衣物,挑选了几个强壮的家丁,假扮成行路的贩子,乘船沿清河南去。我深知这一路吉凶未卜,很可能无功而返,旁人甚是不解,连州府官家都登门问询。但我不以为然,浮生过半,能让我牵挂之事,也不多了。
清河水缓,船行宽阔,两岸风光绝美,正是春意盎然之季。这样的景致对我而言是再熟悉不过。日复一日,春复一年,我从清河而生,又沿清河而去。恍惚之间,三十年岁月如溪沙流光,一梦日月,一梦人间。
三十年前,我刚九岁,平日里大多数时间都是趴在蛤蟆鼓上。如今我离开颍州南下,还途经和它相遇的地方,此时它早已不在那个河湾旁,河边只剩下密集的芦苇。我趴在蛤蟆鼓上的那些年里,清河的河道尚窄,长不出许多芦苇,也听不到几声蛤蟆叫唤。
据费二郎所说,那时我虽然年幼,却天生神力。起初我还要用双肘撑起上身,眼珠子朝左右转转,望见有白色成团的影子,才能卸下力气,像一张锦被舒展开,继续伏在蛤蟆鼓上。没过几个月,我便不必如此辛苦,只需要靠耳朵和鼻子,甚至靠做梦时恍惚的念力让魂魄在周遭走一圈,便能准确知道那几只白团子在什么位置。这种本事是很少见的,至少在清河庄无人能与我媲美,当然也没有人真来与我比试,只是费二郎如此说说而已。那年他十六岁,家里理应从未有过锦被这种东西,若是说我像一张卷尸的草席摊开贴在蛤蟆鼓上,似乎要更真一些。
平日里,清河滩就是我的地盘,除了那几只白团子,还有天上的麻雀、蚊子,地上的螃蟹、田螺,草里的蜈蚣、蚂蚱,树上的蝉虫、野鼠,很少有活物到此。清河那几年雨水不多,从颍州南下的客船难得一见,焦陂的酒酿也多绕路从官道运去东京。虽说我最终也是乘船而下,但那时的我对船舶没什么兴趣,船上的人要么呕吐不止如同得了重病,要么像根柱子杵在船头一动不动。这世上一动不动的,除了吃草时突然下雨的白团子,就只有屁股底下的蛤蟆鼓了。
P1-5
展开
目录
第一回 清河庄草堂斗诗会 放羊倌奇缘结太公
第二回 茶博士贬罚打杂役 阔酒楼挑匾颍州城
第三回 金竹扇斯文豪夺利 张酒师呕血恨霸王
第四回 费二郎西市惹祸端 穷伙计月下问真章
第五回 好酒楼冷清难度日 雨读阁相逢大国师
第六回 西湖畔初登书院门 贾主户提亲闭门羹
第七回 忆往事结怨贤月楼 后花园重逢蛤蟆鼓
第八回 郡王爷赶赴食厨会 第一楼落匾到宋街
第九回 欧阳公驾鹤魂游去 万东家再议女儿亲
第十回 方童子月夜送冬衣 万小梨西市瞧俊郎
第十一回 老铁匠怒锤好姻缘 姚员外新居喜提亲
第十二回 吕知州旧录惊少年 城门官明刀挡花檐
第十三回 无功人受赏大功臣 清河夜尽唱清河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