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信息经济学与信息管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0.00     定价 ¥ 6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207461
  • 作      者:
    乌家培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信息经济学与信息管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是由作者论文、报告、讲稿、发言等加工整理而成的。全书共分三个部分,有十六章,以及两个附录。第一部分是信息经济学,从信息经济学的历史、内容、作用,到信息商品的供求机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与评价,信息量的搜集与选择,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市场与信息贸易,信息非对称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在资源配置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第二部分是信息管理,主要论述了信息化中的经济和管理问题,以及信息管理同数据管理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第三部分是电子政务,探讨了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优选展望与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异同与互动等。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进入信息时代,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企业信息化的实质、问题与出路
  企业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环境的变化,企业信息化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企业局部环节的信息化,到企业整体发展的信息化;从企业内部封闭式信息化,到网络环境下开放式信息化;从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单独利用,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综合集成式利用。这种变化与发展,都是围绕着企业业务活动(主要是物质和能源的变换过程)和管理活动(主要是信息的变换过程)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这一中心,以最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目的的。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加。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察,企业信息化是要使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化,不断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其实质是企业素质与企业业绩的优化。企业的业绩,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企业的素质,而企业素质的好坏,总是要通过企业的业绩表现出来的,这两者互有联系、互为表里。在工业时代,企业的素质表现在资本的多寡、劳动力的优劣、产品的成本高低与质量好坏等等;企业的业绩主要看利润的多少。到了信息时代,企业的素质更多地看信息和知识的运用程度、创新能力、无形资产的价值、供货速度、服务质量、用户满意程度等;企业的业绩除利润外,还要看市场的占有份额、对社会的贡献与积极影响等等。如果企业素质与企业业绩得不到提升,企业信息化就失去了意义。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现代化。期,改革开放后80年代掀起了高潮,进入90年代以来又迈进了网络化新阶段。据了解,微机的应用在我国企业里已很普遍;从行业看,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成绩显著,金融业的信息化开始晚,但由于业务急需发展较快;从地区看,上海市、广东省的企业信息化较为领先;管理信息系统(MIS)在全国企业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企业约有1万多家,推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企业约有三四百家,试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企业限于少数先进企业,上网的企业已达到全国企业总数的87%。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成效,除工业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5比较明显外,大概有4种情况:一类企业成效突出;另一类企业成效较好;再一类企业成效较差;还有一类企业没有成效。从各类企业的数量分布看,两头小、中间大,呈橄榄型。这说明我国企业信息化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产生于以下10个方面:(1)企业制度。不少国有企业缺乏内部增值动力和外部竞争压力,往往借信息化向国家要投资,未把信息化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管理基础。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生产和管理过程尚未合理化、规范化,旧的管理模式可谓基础很差而新的管理模式一时难以建立,终因管理“不到位”而使信息化受阻甚至半途而废。(3)解决方案。多半由信息技术厂商提供,他们因对企业经常变动的需求“吃不透”,对企业千差万别的情况“摸不清”,所提供的方案往往同企业实际相脱节。(4)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工作薄弱,找不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瓶颈制约,给后续工作的实施造成困难。(5)组织协调。企业信息机构势单力薄,较难协调跨科室、跨车间的复杂关系,信息化工作“扯皮多”、进展慢,甚至会停顿下来。(6)资金分配。往往重项目建设轻维护更新、重设备购置轻信息资源开发,初始建设一次性投入有钱,后续的维护更新无钱,买机器等“硬件”有钱,需要信息等“软件”时无钱,导致已建立的信息系统运转不了,加上资金到位情况差,拉长了建设周期,严重时还出现项目建成之日即为系统夭折之时的现象。(7)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信息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使企业搞信息化受制于自身力量,还常因选择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等合作伙伴不当,使提供的服务价高质低,损害信息化效果。(8)专业队伍。数量小、素质差,且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有时导致企业信息化工作处于瘫痪状态。(9)员工认识。一般说有所提高,但由于利害关系和习惯势力,也有一部分员工在认识上不重视、行动上不配合、信息技能提不高,以致影响到企业的信息化成效。(10)领导态度。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主要领导特别是第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亲自出面主持并进行组织协调的企业日益增多,但仍有很多企业领导观念滞后,忙于“救火”应急;陷于日常事务,甚至认为搞信息化“远水解不了近渴”。以上10个方面的问题,并不为信息化成效不佳的企业所全有,而信息化效果较好的企业也会存在其中某些问题,程度轻重可能有所不同而已。
  根据一些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出路在于换环境、换路子、换脑筋。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信息经济学
第一章 信息经济学的历史、内容和作用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史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的内容
第三节 信息经济学的作用
第二章 信息商品及其供求机制
第一节 信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特点
第二节 决定信息商品供求的因素
第三节 信息商品的成本结构和定价方式
第三章 信息系统及其成本、效益与评价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发展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成本与效益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评价及其方法
第四章 信息搜寻与选择原理
第一节 信息搜寻原理
第二节 信息系统选择原理
第五章 信息产业及其发展
第一节 信息产业的出现与界定
第二节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第六章 信息市场与信息贸易
第一节 信息市场的含义与特性
第二节 信息市场的功能与模式
第三节 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第四节 信息贸易及其对提高 竞争力的作用
第七章 信息经济及其测度
第一节 信息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信息经济的测度及其方法
第八章 经济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第一节 信息化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第三节 经济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
第四节 电子商务及其发展
第五节 信息化指数及其计算
第九章 信息非对称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理论
第二节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第三节 委托代理理论与委托代理关系
第四节 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建立
第十章 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一节 信息结构及其作用
第二节 信息效率及其作用
第三节 价格信息及其体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十一章 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信息革命与信息技术发展
第二节 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信息技术的评价与选择

第二部分 信息管理
第十二章 信息化中的经济和管理问题
第一节 信息化与改革、开放、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化中的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
第三节 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管理学
第十三章 信息管理同数据管理、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 数据管理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信息管理及其发展
第三节 知识管理及其未来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三种管理的关系

第三部分 电子政务
第十四章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第一节 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的概念
第二节 推进电子政务要讲战略、重实效、促协同
第十五章 电子政务的 展望与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电子政务 展望
第二节 电子政务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第十六章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异同与互动
第一节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异同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互动

附录
一、关于健康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的若干思考
二、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