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被称为《艾哈迈德·爱敏伊斯兰百科全书》。迄今已印行九版。是研究和了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尤其是文化成就的重要参考书。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 第二册阐述阿拔斯王朝前期百年内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分析了百年翻译运动,为阿拉伯文化的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如上所述,应该说,倭马亚王朝出现的多数派别的名字是没有关系名词中“亚呜”这个字母的,如“哈瓦立及派”、“什叶派”、“麦尔吉阿派”、“穆阿台及勒派”等,而在倭马亚时代后期和阿拔斯时代才出现关系名词的“亚”,如“贾赫米亚派”、“盖德里亚派”、“拉温迪亚派”、“胡拉米亚派”、“舒欧比亚派”等。最早使用“舒欧比亚”一词的书是查希兹的《修辞与阐释》。
从对舒欧比亚主义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舒欧比亚主义的鼓吹者是依靠伊斯兰教的教义进行宣传的,因为伊斯兰教不主张在民族间分高低优劣,真主对人的奖励和惩罚是根据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种族来确定的,在真主面前,奴隶或卑贱的奈巴特人兴许处于最高品级,而拥有众多妻妾子女,家财万贯的奴隶主倒可能处于最低品级。后来,逐渐由此发展到贬低阿拉伯人的作用,突出其他民族的优点。阿拔斯王朝时波斯人显赫的权势显然助长了这种观点的传播。
(二)舒欧比亚主义不是一种具有明确的教义和具体的仪式的信仰,这和我们所说的宗教派别是不一样的。关于宗教派别,我们可以说,这是沙斐仪派,这是哈乃斐派。并能指出各派观点上的分歧和宗教仪式的不同。我们还可以说,此人是逊尼派的信徒,此人是穆阿台及勒派的信徒。但对舒欧比亚主义,我们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它是一种观点,远非一种信仰,就像贵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一样。其实,它就是一种民主主义,和阿拉伯人的贵族主义相抗衡,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谁是它的信徒。它的信徒分布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来自不同的种族,就像我们今天无法统计信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一样。
(三)舒欧比亚主义因支持民族主义和宗教的宗派主义,而使自身得到了发展。因为阿拉伯人剥夺了波斯的独立,统治了埃及、沙姆和马格里布,这些国家的居民不是阿拉伯人,其结果是许多波斯人都怀念他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许多沙姆和埃及的基督教徒都憎恨将基督教的罗马人赶出他们的国土的阿拉伯穆斯林,希望自己统治自己,或至少是由基督教徒来统治。
诚然,皈依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埃及人、沙姆人、安德鲁斯人没有这样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从心坎里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感情也还没有达到以宗教感情战胜民族感情的程度。
(四)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舒欧比亚主义者不是清一色的,其中有波斯人,有奈巴特人,也有科卜特人和安德鲁斯人,均各具特色。波斯人的舒欧比亚主义采取伪信和叛教的形式;奈巴特人的舒欧比亚主义表现在对土地和农业的狂热情绪,把耕地种田的生活置于沙漠放牧生活之上;科卜特人对阿拉伯人发动了若干次暴动,企图把阿拉伯人驱逐出境,最后一次科卜特大暴动发生在麦蒙时代。失败后,便转而“玩弄阴谋诡计,终于得以在土地税法的制定上插一手”。在安德鲁斯,伊本·格尔西亚脱颖而出,发表了关于舒欧比亚主义的论文,许多学者起而攻之。
(五)舒欧比亚主义内部还有不同的派别,有温和派,也有极端主义的激烈派。温和派的人主张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平等相处,另有一些人则贬低阿拉伯人的作用,抹煞他们的优点。他们把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区分开来,攻击阿拉伯民族,对伊斯兰教却不置一词。他们声明:伊斯兰教是大众的宗教,不是阿拉伯一个民族的宗教。前面引述过许多谴责阿拉伯人的言论都是这一部分人发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伊本·赫勒敦看作是舒欧比亚主义者。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黎明时期)》中,我们概要地介绍了他对阿拉伯人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十分偏激和冷酷的,最为偏激的舒欧比亚主义者也很少达到如此露骨和尖锐的程度。但在我们看来,他还是一个在伊斯兰教范围内自由思考的真正的穆斯林。还有一些人不把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区分开来,他们对阿拉伯人的仇恨导致其仇恨和阿拉伯人有关的一切,包括伊斯兰教。查希兹在谈到这些人时说过:“敌对情绪也许是由宗派主义产生出来的。怀疑伊斯兰教的人都受到了舒欧比亚主义的影响。他们憎恨某一事物,就连有关的人也一起恨上了;他们憎恨某一种语言,便憎恨使用这一语言的地区。事情就是这样,陈陈相因,最后以脱离伊斯兰教而告终,因为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带进来的,也是阿拉伯人首先信仰的。”这一派呼吁人们摆脱舒欧比亚主义,因为舒欧比亚主义可能走向叛教。
……
塔哈·侯赛因序
著者序言
第一篇 阿拔斯王朝前期的社会生活
前言
第一章 阿拔斯王朝前期伊斯兰帝国的居民
第二章 阿拉伯人与释奴之间的斗争
第三章 舒欧比亚主义
第四章 奴隶及其在文化上的影响
第五章 享乐的生活与严肃的生活
第六章 伪信的生活与虔信的生活
第二篇 阿拔斯王朝前期的文化
前言不同文化的概况
第一章 波斯文化
第六章 各种文化的融合
阿拔斯时代前期(公元749-868年)大事年表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这部巨著是用可靠的史料写成的,文字畅达,见解精辟,是一部阿拉伯文化史的光辉巨著,是阿拉伯文化的知识宝库。
——著名学者穆斯塔法·西哈比
★这部巨著是献给当今世界的一部珍贵、丰富、不朽的宝藏。
——著名文豪塔哈·侯赛因
★这部巨著是考察伊斯兰文化的灯塔。
——著名历史学家艾哈迈德·福瓦德
★本书对阿拉伯,对穆斯林的学术、思想、文化等的发展,作了研究与论述,是一部不朽的学术著作,是著者聪明睿智、努力奋斗的见证,是他冲破重重障碍,克服种种险阻.踏破道道难关,穿过崎岖小路才获得的珍贵成果。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迄今无人可比。
——著名文学家哈桑·齐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