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概述  / 1 
1.1 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 1 
1.2 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应对  / 2 
1.2.1 Capital One银行的敏捷转型  / 2 
1.2.2 ING银行的敏捷转型  / 2 
1.3 商业银行敏捷转型的现状  / 3 
1.3.1 国内商业银行敏捷转型的挑战  / 3 
1.3.2 敏捷和DevOps在国内银行业的应用  / 4 
1.4 敏捷和DevOps的发展趋势  / 5 
第2章 当前主流软件开发方法  / 7 
2.1 瀑布方法与V模型  / 7 
2.2 敏捷开发溯源  / 11 
2.2.1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的诞生  / 11 
2.2.2 敏捷在全球的发展  / 13 
2.2.3 敏捷在我国的发展  / 13 
2.3 精益与软件开发  / 14 
2.3.1 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思想  / 14 
2.3.2 精益大发展  / 16 
2.3.3 精益软件开发  / 17 
2.4 DevOps的兴起  / 19 
2.4.1 DevOps的由来  / 19 
2.4.2 DevOps大发展  / 20 
2.4.3 DevOps在我国的发展  / 21 
2.5 对不同软件开发方法的思考  / 22 
第3章 商业银行敏捷转型的策略  / 24 
3.1 管理学变革模型的启发  / 24 
3.1.1 勒温变革模型  / 25 
3.1.2 科特组织变革模型  / 26 
3.1.3 其他变革模型及思考  / 27 
3.2 组织变革方法的策略  / 28 
3.3 商业银行的敏捷转型  / 29 
3.3.1 敏捷转型中的两条线  / 30 
3.3.2 敏捷转型中的三个阶段  / 31 
3.3.3 科技与业务融合  / 32 
3.3.4 敏捷转型的目标  / 33 
第4章 敏捷转型的工程管理  / 34 
4.1 项目管理过程  / 34 
4.1.1 敏捷项目启动过程  / 34 
4.1.2 敏捷项目规划过程  / 37 
4.1.3 敏捷项目执行过程  / 39 
4.1.4 敏捷项目监控过程  / 39 
4.1.5 敏捷项目收尾过程  / 41 
4.2 技术与需求管理  / 42 
4.2.1 敏捷开发的需求管理  / 42 
4.2.2 敏捷开发的分析设计  / 44 
4.2.3 快速迭代的开发节奏  / 48 
4.2.4 敏捷开发的代码复查  / 50 
4.2.5 敏捷开发的技术评审  / 51 
4.3 质量控制与保证  / 52 
4.3.1 质量组织、角色的敏捷转型  / 53 
4.3.2 质量控制框架的敏捷转型  / 56 
4.3.3 自动化体系的形成  / 57 
第5章 敏捷转型的工程实践  / 59 
5.1 精益需求管理  / 59 
5.1.1 精益需求的意义  / 59 
5.1.2 需求探索阶段  / 61 
5.1.3 需求实现阶段  / 62 
5.1.4 持续反馈阶段  / 62 
5.2 主干开发  / 64 
5.2.1 主干开发实践  / 64 
5.2.2 特性开关  / 66 
5.3 自动化测试  / 68 
5.3.1 自动化测试理念  / 68 
5.3.2 自动化测试管理  / 69 
5.3.3 自动化测试工具  / 70 
5.3.4 TDD与BDD  / 71 
5.4 自动化部署  / 72 
5.4.1 部署活动  / 72 
5.4.2 部署流水线  / 72 
5.4.3 商业银行自动化部署流水线实例  / 74 
5.5 持续集成  / 74 
5.5.1 持续集成介绍  / 74 
5.5.2 持续集成建设关键点  / 76 
5.5.3 持续集成实践  / 79 
5.6 架构演进与微服务  / 85 
5.6.1 架构演进简史  / 86 
5.6.2 演进式架构  / 92 
5.6.3 技术债务与重构  / 94 
5.6.4 云、容器和微服务  / 95 
5.7 安全内建  / 99 
5.7.1 安全代码审计  / 99 
5.7.2 静态分析安全测试  / 100 
5.7.3 动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 101 
5.7.4 黑白盒结合安全测试  / 102 
5.8 工具与平台建设  / 103 
5.8.1 选型原则  / 104 
5.8.2 工具与平台建设实践  / 106 
第6章 敏捷转型的管理实践  / 110 
6.1 引入敏捷外部咨询服务  / 110 
6.1.1 引入外部咨询服务的作用  / 110 
6.1.2 选择合适的外部咨询公司  / 112 
6.1.3 与外部咨询公司的合作  / 113 
6.2 试点团队  / 114 
6.2.1 试点的意义  / 114 
6.2.2 试点团队的选择  / 115 
6.2.3 试点过程与注意事项  / 117 
6.2.4 试点的拓展与推广  / 118 
6.3 变革委员会  / 119 
6.4 内部社区  / 120 
6.5 外部交流  / 122 
6.5.1 外部机构交流  / 122 
6.5.2 国内外会议交流  / 123 
第7章 敏捷转型的人才保障  / 124 
7.1 人才队伍建设  / 124 
7.1.1 新角色  / 124 
7.1.2 角色转换  / 125 
7.1.3 新角色的职业发展  / 126 
7.2 内部敏捷教练培养  / 126 
7.2.1 内部敏捷教练队伍建设  / 126 
7.2.2 外部认证的引入  / 130 
7.3 技术能力提升  / 133 
7.3.1 前沿技术分享交流  / 133 
7.3.2 人员内功修炼  / 134 
7.3.3 技术能力栈建设  / 137 
第8章 组织级敏捷转型  / 140 
8.1 规模化敏捷的挑战  / 140 
8.2 规模化敏捷框架  / 140 
8.2.1 Scrum@Scale  / 141 
8.2.2 LeSS  / 141 
8.2.3 SAFe  / 142 
8.2.4 规模化敏捷框架的比较  / 145 
8.3 规模化敏捷的实施  / 145 
8.3.1 单系统的规模化敏捷  / 146 
8.3.2 跨系统的规模化敏捷  / 146 
8.4 敏捷的规范化推进  / 147 
8.4.1 组织级敏捷度量  / 147 
8.4.2 敏捷成熟度评估模型  / 149 
第9章 敏捷转型的风险与合规  / 152 
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