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释道武装大脑,升级心智,改变命运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正在深度挑战工业文明管理范式,如何在纷繁变化的时代中看清管理的本质,引领企业持续发展?本书指出人生问题、组织问题说到最后都是人心的问题,管理应从心下手,特别要从管理者自己的心下手。本书融合儒释道、脑科学、哲学等丰富知识于一体,阐述了“中国式管理”的内涵和方法,更适合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中西管理学问各有长短,配合创新才是正道
中西管理学问各有长短优劣。简略地说,第一,中式管理的优势在管理智慧方面,比如允执厥中,统筹兼顾,无为而治,德才配位,刚柔相济,不战而胜,奇正相生,知止不殆等。所有这些都是管理的大智慧,揣摩透一个,用在管理实践中就功效无穷。比如奇正相生,“正”是用心中正,包括认知中正、情感中正、思想中正、决策中正等。“奇”是奇特的、奇妙的、稀奇的、不同于常规的、出人意料的、让人难测的意思,管理学上叫“差异化”。老子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用在企业经营上,战略要守正,执行要出奇,产品服务要守正,营销策略要出奇,经营观念要守正,运营系统要出奇等。守正不出奇,经营成果不彰,出奇不守正,经营会走上邪路。西式管理的优势在管理方法论和管理工具方面,比如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法,戴明的质量管理法,博西迪设计业务模式的方法,明茨伯格打造卓越组织的方法,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和国家竞争优势模型,波士顿矩阵、GE 矩阵等。
第二,西方管理的根本遵循在效率,低效率是一种罪过,妨碍效率的管理是不可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中国管理的根本遵循在公平,不公平的管理是不可接受的,公正公平理念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和谐度。
第三,西方管理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以此为公理,西方管理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管理合约,用以规范人的行为。西方管理学问擅长于用制度来管理。中国管理建立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以此为公理,中国管理淬炼出很多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用以塑造和感化人的行为。中国管理学问擅长于用文化来管理。第四,西方管理学问的特色在“分”,
包括分工、分权、分析、分专业,思考和决策重视数量化。中国管理学问的特色在“合”,包括合作、配合、综合、合情合理合规,思考和决策重视定位定性。
对待中西管理学问上,有两种错误主张和两种无效做法。 所谓“两种错误主张”,一是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管理全是糟粕,一钱不值。二是全盘中化论,认为西方管理有术乏道,太小儿科。所谓“两种无效做法”,一是用西方管理来改造中国管理;二是用中国管理来改造西方管理。
如何善待且善用中西管理两种学问,最好的当然是配合创新。这里面有大学问,不是随便就能做好的。有三点很重要:第一,真懂西方管理学问。第二,真懂中国管理学问。第三,用太极图和因缘法来统筹中西管理学问,成就其创新。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