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金融犯罪进行了深度分析,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也尝试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方案,富有实用意义。
引言 
第一章 存在论哲学与存在状态哲学 
1.1 存在论哲学与存在状态哲学的先驱(克尔凯郭尔、尼采) 
1.2 本体存在状态哲学(雅斯贝尔斯、布伯、马塞尔) 
1.3 存在主义哲学(萨特) 
1.4 存在本体论哲学(海德格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尼采与非正式价值转移系统(IVTS) 
2.1 前言 
2.2 真理意志 
2.3 尼采哲学的权力意志:超越道德的方式 
2.4 超越虚无主义的尼采方式 
2.5 非正式价值转移系统与尼采对解释的解释 
2.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克尔凯郭尔与美学/伦理生活观:洗钱问题 
3.1 前言 
3.2 克尔凯郭尔的美学和伦理生活观 
3.2.1 美学的生活观:即时性的领域 
3.2.2 伦理生活观:中间领域(自由) 
3.2.3 宗教生活观:美学与伦理的综合 
3.3 道德推理与洗钱现象 
3.3.1 洗钱是欺骗之术 
3.3.2 整理好我们的房子 
3.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雅斯贝尔斯和布伯的沟通观:贿赂问题 
4.1 前言 
4.2 雅斯贝尔斯的真理与沟通观 
4.3 布伯的对话观 
.....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海德格尔和马塞尔的技术观:网络犯罪的哲学挑战 
5.1 前言 
5.2 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观 
5.3 马塞尔的技术观 
5.4 网络犯罪与海德格尔和马塞尔哲学的关联 
5.4.1 信息技术与网络栖居的浪漫情怀 
5.4.2 网络犯罪与不真实生活 
5.4.3 网络犯罪与技术崇拜 
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蒂利希式存在的勇气:如何对战欺诈行为 
6.1 前言 
6.2 蒂利希和存在主义 
6.3 抵抗非存在的勇气 
6.4 作为个体存在的勇气与作为社会一员存在的勇气之间相互依存 
6.5 绝望的勇气和接受上帝的勇气 
6.6 存在的勇气与欺诈 
6.6.1 保险欺诈 
6.6.2 预付金欺诈 
6.6.3 身份欺诈和信用卡欺诈 
....
6.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组织生活叙事:萨特对金融犯罪的预防战略观 
7.1 前言 
7.2 组织生活叙事 
7.2.1 沟通交流的伙伴 
7.2.2 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目的 
7.2.3 加强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途径 
7.3 打击金融犯罪,贯彻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主要目标 
7.4 他人是组织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伙伴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目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