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修养》:
以德传家
从前有一个富翁,年近半百好不容易才生了一个儿子。富翁对儿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儿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想做什么不管对错都让他去做。时间久了,富翁的儿子变得非常任性,捉弄欺负家里的仆人,父母、老师的话也是从来不听。
儿子的老师对富翁说:“古人说‘爱子,则教之以义方’,孩子年龄不小了,要严厉起来。”富翁听了摇摇头,觉得自家孩子从小就没受过委屈,如果太严厉,怕孩子受不了,反正自家财大气粗,孩子将来就算学业无成也无所谓。随着富翁儿子渐渐长大,周围的人也都劝过富翁,让他要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儿子,富翁反倒很不高兴,觉得自己家儿子什么都好。日子一长,便无人再劝,富翁的儿子也变得越来越骄纵。
富翁的儿子长大以后,成了远近闻名的浑不懔,时常辱骂他人,惹出官司,可他从不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一个有钱的爹,可以帮他摆平这些官司。富翁也一直对别人说:“我家儿子真有本事,从来不会让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后来儿子交了一群狐朋狗友,每日饮酒作乐、欺辱良民,流连秦楼楚馆,打牌赌博。富翁此时觉得孩子再这样下去,非把家产都输进去不可,可是孩子已经长大了,管也管不住了。一次在大街上强抢民女,还把那民女的哥哥打死了,富翁慌忙打点,可是新来的县令是个刚正不阿的清官,早就听说这富翁的儿子作恶多端,遂将其判处死刑。
儿子被判死刑后,富翁后悔不已,终日抑郁,不久也撒手人寰。家中的财产也都落入了妻妾、本家手中。
富翁给了他的儿子一切,但是唯独没有给这个孩子德行;孩子什么都会,却唯独不会做人。德行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就如建筑下面的基础一样,基础越牢固,建筑就越安稳。基础决定了建筑的高度,德行决定了人生未来可以到达的高度。
想要获得良好的德行,就要勤于修身立德。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修己”中说:“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夫事必有序,道德之条目,其为吾人所当为者同,而所以行之之方法,则不能无先后。其所谓先务者,修己之道是已。”他说,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作为,而必须要做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实现道德。道德无法快速地得到,一定要有理想,有方法。修身这个科目就是指引人们实现道德的方法。凡事都有轻重先后。道德的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去实行,但人们在实行的时候却不能没有章法,其中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自我修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