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读本》:
二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
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次次战胜灾难、渡过难关,历经5000多年绵延不断,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一脉相承且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深刻总结:“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不断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或许已经落得与另外那三个古文明同样的命运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曾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哺育中华儿女成长的乳汁,保证我们精神上有充足的营养,让我们拥有积极的思想和昂扬的斗志。雄厚的文化底蕴是激励我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食粮,是引导我们砥砺前行的行动指南,还是帮助我们打造特色之路的设计图。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确保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干部要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要集中精力为祖国谋发展、聚精会神为人民谋幸福,要将自己的权力用在刀刃上,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一名守规矩、讲奉献、敢担当的好干部。广大青年要领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喜而不狂、忧而不伤,保持积极的心态,忌心浮气躁方能成就事业;还要在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保持卓绝的奋斗精神,不等不靠、不屈不挠,忌好逸恶劳方能建立功勋。全体人民要弘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艰苦奋斗、感恩祖国,挥洒汗水、报效社会,要将民族复兴视为己任。身为中国人,报效祖国是我们的义务,传承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公民,要遵纪守法,弘扬社会正气;作为学生,要勤奋好学,弘扬刻苦钻研精神;作为父母,要勤俭持家,弘扬和谐家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才能将优秀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确保祖国茁壮成长的阳光。文化既是实力、文化既是象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是将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纽带,任凭风吹雨打,血肉亲情却始终不减;还是建设特色道路的设计图,尽管千辛万苦,奋斗之心却经久不衰。坚持传统、把握根本,特色之路才能越来越具特色;传承文化、牢记使命,奋斗之心才会越来越有激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