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礼赞
一
十多年前,游览了桂林山水的我,专门走进广西北海,为的是看看那里的红树林。常理而言,红树林属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的美誉。说实在的,我在福建省平潭岛生活了6年多,伴着美丽而凶险的大海潮涨潮落,走过不下数千公里,见识了声名显赫的平潭水仙花,却无缘见到诗意盎然、翠绿连天的红树林。而这一回自觉地扑进北海幽秘神奇、浩瀚无边的广袤红树林,一种莫名的激动让我差点儿高呼“红树林万岁”。根据导游的介绍,倚旁近海而生,随潮高涨而隐、伴着潮退而现的红树林,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红树林植物指的是常绿乔木为主体,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海洋清洗”的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相当重要的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好场所。我国红树林植物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就世界范围而言,红树林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124个国家或地区。而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境内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由于海岸线长50千米,面积8000公顷,一眼望不到边,十分辽阔、壮观和神奇。我私下里请教导游牛小姐,得知红树林的种类以红树科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科的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可说是丰富多彩,苍翠缤纷。
广西北海因了光热充足,港湾深入内陆,封闭性能好,海水污染程度低,理化性质稳定,滩涂淤泥肥沃,故而特别适宜于红树林的生长。目前,该保护区共有红海榄树、秋茄、桐花树等12个品种的红树林植物,在淡蓝色海水与湛蓝色天空的映照下,交相辉映,苍翠蓊郁,色彩光鲜,是国内最好的红树林群落之一……
最近几年,我有幸先后两次走人福建泉州湾的洛江区,徜徉在千年历史回溯的苍翠青绿中,我的幸福感陡增。客观地说,洛江区境内的红树林,虽然没有广西北海红树林的知名度那样高,却有千年悠久历史。蔡襄建造泉州洛阳桥(万安桥)之后,于两岸长长的堤坝上栽种万千松杉青柏,那样的绿茵流泻与洛阳江清清的水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历史在苍凉厚重中留给蔡襄造桥和植树的上好机缘,蔡襄也在极具前瞻的创造性造桥和植树中书写出耐人寻味的灿烂久远历史。万安桥建成后,蔡襄挥笔写下《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在左岸,流传千古;蔡襄明了闽南夏日的炎热和海边狂风的凶猛,亲自带头并组织在石桥沿岸植树造林数百里,保护了生态,荫庇了道路,时人为此作诗赞之:“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名扬华夏的蔡襄公,成为北宋年间泉州大地上最早最有成就的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的鼻祖。
由于蔡襄植树造林绿化乡野山峦带了个好头,宋元明清,代有乡贤领衔,带领百姓保护和发展生态,庇荫苍生,造福子孙。大明宣德年间,洛阳桥址下沉,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组织民工治理,增高三尺,路面遍植树木。流传于洛江较为广泛的便是今日洛江区虹山水尾的乡规民约之“树碑”,告诫后人保护林木。
站在有着千年历史的洛阳桥放眼望去,洛阳江水波浪翻卷、起伏跌宕、滚滚东流。“洛阳潮声”依旧是壮观的美景。“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的壮美景色,也依然让旅游者流连忘返。仿如时光流逝的江水海浪,持续坚定地过滤着污泥臭水、溷浊杂物,以其清新亮丽的细流浇灌着滋润着沿岸各种植被花卉灌木以及菜蔬瓜果。许多年前,这里的滩涂海蛎养殖,承载着泥土芬芳,散发着咸腥气味,养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子民。然而,过度的讨海、围垦,诱发环境的污染和海洋生态的失衡,加上各种污染物的肆虐侵害,使海洋母亲的健康躯体受污蒙垢而面目失色。最典型的要数蜿蜒迤逦、绵延百里之长的那片扬名泉州大地的红树林。在蔡襄主政泉州的那个时代,洛江至晋江I临海一带就有大片的红树林。由于一代又一代的乡民里人把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看成是神树,特别地爱惜养护,达到长时间维护大江近海生态平衡和调节湿地海洋性气候的目的。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