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触摸历史的痕迹
0.00     定价 ¥ 6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5029618
  • 作      者:
    魏宇文,黄庆松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本书由魏宇文教授、黄庆松老师合著完成,书中具体收录了《“都督府”散记》《“守成居”览胜》等文章。 本书给读者展现了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无穷魅力,也能引起读者对客家民居建筑如何保护与“活化”的深层次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魏宇文(1962— ),女,广东省梅州市人,中**员,文学博士,嘉应学院教授。1984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1月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训诂和方言的教学、研究工作。现系中国训诂学会会员,广东省语言学会理事。主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训诂学、汉字学、《说文解字》导读等课程。1995年—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做高级访问学者,师从著名学者王宁教授,从事文字训诂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在《中国语文》、《方言》、《汉语学习》、《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学术研究》、《甘肃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湘潭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编《客家话字典》,任第一副主编,参著《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2021年初夏,我带着两位好朋友(摄影家王宝生兄和作家李松龄)回到梅州市五华县老家——横陂镇夏阜村。这是我儿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抹不去的记忆。那曾经住着五大家人的老祖屋“德安楼”,如今只留下断垣残墙,昔日的炊烟不再,兄弟姑嫂的吵闹声早已烟消云散,孩童们的欢声笑语亦荡然无存……然而,我记忆中的“都督府”,却是大户人家,那座屋高大雄伟,过道多,天井多,房间也多。我常与小伙伴去那里玩耍,那里一直是我儿时的快乐之地、向往之地和崇敬之地。这次我想趁机带梅城的好朋友去参观一下“都督府”,与他们分享村中名人魏大斌的辉煌事迹和不一般的客家民居建筑。
当我们提出要去“都督府”走走看看时,长辈忠成叔满口答应,马上带我们来到“都督府”门前。我也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到“都督府”,记得前几次回来时,自己还冒昧地向村干部提过多项建议:既然夏阜村是古村落,要发动群众,尽量收集一些魏大斌的原始资料,要把一些文字、照片和实物等挂在墙上,弄个宣传栏之类的,让后人和游客一目了然,对后代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都督府”其实也是一张宣传夏阜村的靓丽名片。这次果然与前几次不同了,让我们眼前一亮:首先,“都督府”内外屋舍修葺一新,清洁整齐;其次,大门口挂有“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魏大斌故居”“魏大斌故居简介”等牌匾;第三,故居内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完善了,诸如:“魏大斌年谱”“魏大斌故里——夏阜村概述”“三膺间帅仕显门间,振武将军水陆提督——魏大斌”等文字介绍,“皇帝钦命”的复制件,乾隆皇帝钦命“福建金门总镇府”、嘉庆皇帝诰封“一品夫人”牌匾等实物照片。看到这些,我们欣喜万分,起码“都督府”像个样子了,既有文化的品位,又有村中的特色。接着,我们就各自参观,慢慢品读“都督府”的韵味……
我站在大门外望去,可以看到大门前有禾坪和水塘,还有两条长长的圆石柱抬梁出檐,两侧石门墩雕刻精美,门额上有灰塑楷书“都督府”三个大字。我走进门厅,看见厅堂比一般客家民居略微狭窄,高度也稍高。在上堂墙上正中,镶嵌着青石阳刻“两广水陆提督魏大斌故居”的匾额。左右横屋均有一个小型的天井,这种构造在其他梅州客家古民居建筑中是较为鲜见的。据资料记载,“都督府”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魏大斌自己修建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悬山顶,土木结构,墙体为夯筑灰墙。整座屋坐东南向西北,屋面宽24米,进深20米,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都督府”的平面布局为二堂二横屋“四合院式”布局,2006年曾整体维修过。其对研究梅州“四合院”客家古民居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来不及对“都督府”奇特的建筑结构做详细探究,只好一边看一边思考其中的设计奥秘。当我仰望着“魏大斌年谱”,对其丰富的人生经历着迷了。从魏大斌的人生几个重要节点上,可以看出这位具有“硬打硬”精神的五华客家汉子,青少年时期就立志报国。他是夏阜村培养出来的杰出将领,是无数客家人的人生榜样。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夏阜村“勤劳俭朴,团结奋进,聪慧敏利,厚德扬善,崇文重义”的村风民性。我们从他的简介中可以了解到,这位英勇善战的骁将,有赫赫战功,亦有被陷害、被蒙冤和被误解的委屈;他转战福建、台湾、浙江和广东等地;他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砥砺前行,立下战功无数,多次得到朝廷的嘉奖。根据资料,我们来梳理一下魏大斌的生平行藏:
魏大斌(1740—1822),字本义,号渭扬,广东五华县横陂镇夏阜村人。自幼刻苦习武,勤于弓马,传闻他用“隔墙抛柑”练习箭法,终有所成。他志向远大,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武举。次年联登武科进士。二十八年调水师,任金门镇左营中军守备,受总兵器重,称为“良将才”。后升任左营游击,澎湖协右营游击,烽火营参将。四十五年乾隆南巡,被选往浙江候迎并随龙舟押职,时与同行武将较量箭法,连射四发皆中,龙颜大悦,御赐大缎貂皮荷包,升为金门镇总兵,闽安协副将。四十九年乾隆在西湖召见,后调澎湖协副将。五十一年升任浙江温州镇总兵,帝赏赐双眼花翎。五十二年表请赴台湾征剿,身先士卒,所战皆捷,后因受诬陷革职留军。翌年冤平,调任安平协左营游击。五十四年升广东左翼镇总兵,巡哨至大澳洋,遇巨盗“海上三爷”船数十艘,众人惊慌,魏大斌其神色白若,发大翎箭断其篷索,贼舟簸荡不前而击溃之,沉其数艘,活捉百余人,贼首自溺身亡,获战利品甚多,从此流传着“一箭射断辽西索,五湖四海有名扬”。后又被诬陷在台湾任期内“失察”,革职回乡。五十九年海盗再次进犯,两广总督觉罗长敦请,饬长乐县(今五华)令周成绍亲诣敦请魏大斌复出。受命长公闻之喜日:“魏大斌至,海寇可平矣。”任硇州都司,以是选精壮,汰老弱,补空缺,修战具,勤训练,信赏罚。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翌年闰二月率水师出击,直捣贼巢。后任崖州营参将,龙门协副将,左翼镇总兵。嘉庆六年(1801)赴京受帝召见。三年后年过花甲,升任广东提
展开
目录
前言
“都督府”散记
“近道居”写真
“世界球王”李惠堂故居——“联庆楼”
“守成居”览胜
“文琳庄”印象
百年农庄的魅力——“试植农圃”
北礤的建筑奇观——“树德楼”与“方楼”
蔡蒙吉故里散记
瓷乡特色民居——“乾泰楼”
大山深处“标语楼”掠影
古老与神秘并重的客家民居——“紫荆围”
红色记忆的符号——“良贵楼”
将逝的“将军第”
客家特色民居——“锁头屋”
客家围龙屋的典范之作——“丰泰堂”
哭泣的“余庆堂”
李金发故居行
留隍古街漫笔
茶山古村落拾零
南北建筑风格融合的奇观——“世德堂”
品读“棣萼楼”
平远县红色革命的摇篮——“毓秀书院”
气宇轩昂的“大夫第”
清代建筑精品——“邹家围”
丘逢甲故居漫笔
儒士的摇篮——“棣华居”
三朝古堡——“建桥围”
书香飘溢“留余堂” 孝友传家万世馨
“四角楼”:古朴厚重与雍容华贵并存的特色民居
镶嵌在梅江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义孚堂”
“肇庆堂”:一座客家民居一幅历史画卷
溢满书卷气息的“梧冈楼”
寓教于乐的“兰台书室”
中西合璧的洋楼——“蕙楼”
重访“寿春楼”
重访张怀真故居——“笃庆楼”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