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一颗美人痣
“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许瓒游览嵖岈山留下的绝美诗句已被传诵千年。“内藏十万甲兵”的伏牛山东缘余脉嵖岈山被称作“中华盆景”,它具有“云壑十万峰”的气魄与独特的秀美。玲珑山是它的别称,人们还常常把它叫作石猴仙山。
被说成“盆景”的山,莫过于江南的那些山了。家乡苏州的山,大多称不得山,只是丘而已。“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苏东坡倍加推崇的虎丘,就实实在在可被称作“丘”。听起来名字好气派的天平山,实际也不过是个“山石盆景”。天平山最壮观的景,要数山顶的“万笏朝天”了。登上山顶,一眼望去,一块块花岗石齐刷刷竖立在你眼前,如万千臣子朝拜皇上所举的笏。我在嵖岈山盘旋,远眺一大片刺破青天、密密层层、一律向上的条石,像极了笏。穿行山间,我第一眼就把嵖岈山看成了家乡的天平山,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犹如酷暑时山路边密林中蒸腾出的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琵琶岩的一侧是嵖岈山典型的花岗岩密集垂直节理所形成的地质景观,一块块竖立的山石的上部经风化,犹如一个个佛首在此朝拜,因此被称为“万佛岭”。尤其在清晨,万佛岭云蒸霞蔚,景色变化无穷。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观,是一石一佛,栩栩如生。
嵖岈山嶙峋巍然,其形成于约1.23亿年前的燕山期造山运动。其花岗岩暴露地表7000多年,经风化剥蚀,形态各异。猴石、蜗牛石、母子石、天犬望月、金龟出海、玉蟾望天、海豚出水、神鼠下山、圣象寻幽、八戒醉酒……应有尽有。行走在嵖岈山中,你会思绪驰骋,一忽儿天上,一忽儿人间;一忽儿高山,一忽儿大海;一忽儿动物世界,一忽儿神话世界……眼前之景也令人目不暇接,神清气爽。
这一尊,母猴抱子,像硕大的母猴怀抱幼子。
这一尊,西天佛祖,像高耸的佛祖慈祥端庄。
这众多的石像,像极了苏州狮子林里的假山石,或狮或猴。不同的是,一个布置在园林中,一个昂仰在天地间。园林里的小巧中见天地,天地间的壮观中见灵秀。江南毕竟是江南,中原毕竟是中原。
最妙的是那一尊双面石像,高高地耸立在山之巅。石像的一面看似一只龟,另一面看似一头骆驼,那两块高耸的山石像极了驼峰。我不禁想起苏州的双面绣,一面是猫,一面是犬。嵖岈山的双面石像不就是一幅立于天地间的双面绣吗?不过苏州的双面绣多为案头摆设,嵖岈山这双面异形石像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须仰而视之,须绕过山方见其另一面景象。
嵖蚜山,一个兼具壮美与秀美的“中华盆景”。
青峰叠彩壁立,绿水微波涟漪。天磨湖因天磨峰而得名。在天磨湖畔仰望湖对岸的天磨峰巅,两块圆圆的大磐石相叠,活脱脱是一个巨大的石磨。沿路上山,只见山路边堆放着无数石磨,有的堆成了石磨墙。这些原本散落在民间的石磨,会在这里即将建起的石磨博物馆中陈列亮相。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