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
1.高等职业教育观念的国际化
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放置在全球性视野来看,不从某一个区域或者国家来看,即站在战略的宏观角度来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是有关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能指导人们的教育活动。在20世纪初,“终身教育”“全球教育”等教育观念被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被实施。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观点的全球性,也就是观点的全球流动。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跟以往的观念有出入。在以往的概念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当地,或者特定区域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后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的人才是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充分与他人沟通思想,能在国际化竞争中取得良好成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只有把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国际化,再对这一观念理解到位、执行到位,才能实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2.高等职业教育人员的国际化
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政策法规制定的决策者,高职院校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这部分人员只有实现国际化后,才能充分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软硬件设施、人力成本以及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国际化标准都比本国标准更高一点,那么在以上方面达到国际化要求后,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度,有益于本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本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国际化发展。
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国际化
要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国际化,我们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必须要优先国际化。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知识都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培养的,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专业和课程的国际化。但是值得提出来的是,在进行专业和课程国际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甄别是否符合本国国情和教育体系,绝不能将其他国家国际化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全盘照搬过来,否则不仅不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还会把本土课程异化,阻碍其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前面提到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观点等多样化,未能达成共识。在目前众多的观点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来解释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其中陈学飞教授从方法的角度总结了四种概念方法。心一第一种是“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简单归纳就是高等教育的相关国际化活动,这种活动内容主要是以课程资源建设或改革、教师和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或者向他国提供教育援助等。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这一点跟高等教育国际化极其相似,但是在教育援助方面跟高等教育不一样的是,它更倾向于技术技能的援助,跟援助当地的社会产业密不可分。第二种是简单归纳观点,就是一个国家与国际社会深度参与,这个参与过程必须渗透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这种渗透促进学生对全球性的理解,培养全球性技能。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从能力角度来看待的,侧重点在于人的国际化技能培养,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样也包括了对教职工新技能、知识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很多国家和地区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国际化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学习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学习其技能培训包。第三种是精神气质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文化氛围和人的精神视觉出发的,它主要是把前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法中各种各样的国际化活动看作是国际化氛围和精神的培养,这一概念主要强调观念和态度方面的国际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