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纸牌王国(附音频)
0.00     定价 ¥ 6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310207
  • 作      者:
    [印]泰戈尔
  • 译      者:
    段心雨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泰戈尔

(1861ㅡ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童话作品文笔隽秀、意境优美,以瑰丽的幻想和美好的愿望为主题,故事中充满了童真和童趣,不仅反映了很多印度的生活习俗,更表达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代表作品:《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段心雨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硕士。从事翻译行业多年,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常年致力于文学作品研究,曾参与《世界运河辞典》的编译工作。


张张

钟钟插画工作室成员之一、自由插画师,擅长板绘,偏爱奇幻古险类题材,擦长用强烈的色彩和光影营造氛围,增加画面的趣味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喀布尔人


米妮是我五岁的女儿,她总是喜欢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敢肯定,在她小小的生命中,没有一分钟愿意安静。她的妈妈常常为此烦恼,总是想办法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我不会这样做。女儿静下来的样子让人不太习惯,时间一长,我就无法忍受。正因如此,我和女儿之间的交谈总是富有生趣。 

一天上午,我正在写一部小说的第十七章,我的宝贝米妮偷偷溜进房间,把小手放进我的掌心,说:“爸爸,看门的拉姆达亚尔把乌鸦说成‘老鸦’,他是不是什么都不懂呀,爸爸?”还没等我向她解释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她又在喋喋不休地讲另一个话题了:“博拉说,云彩里有一头大象,大象的鼻子会喷水,所以才会下雨!爸爸,这是真的吗?” 

我坐在那里思考了一会儿,正准备回答这个问题,她很快又抛出一个新的问题:“爸爸,你和妈妈之间是什么关系呀?” 

我佯装严肃,搪塞(tángsè)女儿道:“米妮,去找博拉玩吧,爸爸现在很忙!” 

房间的窗户正对着马路。米妮挨着桌子,坐在我脚边,自己默不作声地玩耍,小手轻敲着膝盖。我正埋头写我小说的第十七章,故事的男主角普罗特拉普·辛格抱着女主角坎昌拉塔正要从城堡三楼的窗户逃走。这时,米妮忽然不玩了,跑到窗前大喊:“喀布尔人!喀布尔人!” 

如她所见,街上有一个高个子的喀布尔人正缓缓经过我的窗前。他穿着宽松的阿富汗民族服饰,衣服上沾满了泥土,头巾高高地裹起,背着一个大口袋,手里拿着几盒售卖的葡萄干。不知道女儿看见他的时候感觉到了什么,她开始向喀布尔人大声喊叫。 

“啊!”我想,“要是他走进屋来推销商品,我的第十七章就永远写不完了!” 

就在这时,喀布尔人转过身,抬头看向我的女儿。米妮迎上他的目光,感到十分害怕,转而去寻求母亲的保护,从我身前跑走了。她可能误以为那个大布口袋里藏着两三个和她一样大的孩子。这时,喀布尔小贩走进门来,笑着向我打招呼。第十七章的男女主角处境实在是危急,可是女儿已经喊了小贩。想到这点,我的第一反应是马上拦住小贩,从他手里买些东西,好把他打发走。我买了一些小物件,和他闲聊起阿富汗的君王阿布杜尔·拉赫曼汗、俄国人和英国人的殖民历史,以及跟边境有关的政策。 

快要离开的时候,喀布尔小贩问道:“先生,刚才那个小女孩呢?” 

想到应该打消米妮的误解和恐惧,我把女儿叫了出来。 

米妮站在我的椅子旁,看着喀布尔人和他的大布口袋。喀布尔人给了女儿一把坚果和葡萄干,但她并不感兴趣,只是紧紧抓住我,脸上满是疑惑。 

这是她和喀布尔小贩的初次见面。 

然而,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正准备出门,却惊讶地发现米妮正坐在门口的长凳上有说有笑,大块头的喀布尔人陪在她旁边。在女儿短暂的童年里,似乎没有人会如此耐心地做她的倾听者,除了我这个父亲。她的纱丽的一角堆满了杏仁和葡萄干,这都是喀布尔人送给她的小礼物。 

“给她这些干什么呀?以后请别再给了!”我说着,将一枚半卢比硬币递给他。喀布尔人没有拒绝,把钱装进了口袋。 

不巧的是,过了一小时,当我回到家后,发现那枚硬币制造了双倍的麻烦。因为喀布尔人将那枚硬币给了我女儿,她的母亲看到了那枚亮晶晶的硬币,把女儿拉到旁边,问道:“这钱是哪里来的?” 

米妮高兴地答:“是那个喀布尔人给我的!” 

“喀布尔人给你的?”母亲惊讶地喊道,“你怎么能拿别人的钱呢?” 

这时,正巧我走进家门,上前询问情况后,我护住了女儿,让她免受母亲的责备。 

我发现女儿和喀布尔人见面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喀布尔人用一些聪明的小手段“贿赂”了女儿,比如送给她坚果,这打消了孩子的恐惧,二人现在成了很好的朋友。 

喀布尔人会给米妮讲许多新奇有趣的故事,为他们俩带去许多欢乐。

米妮坐在喀布尔人面前,看着他,脸上荡漾着笑容,说:“哦,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的包里又有什么呀?” 

喀布尔人会用山地人的鼻音回答她:“有一头大象!” 这句俏皮话可能并没有那么有趣,却令他们二人非常开心。对我来说,小孩子和成年人之间的交谈总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接着,轮到喀布尔人问我的女儿:“那么,小姑娘,你什么时候去公公家呀?”

许多年幼的孟加拉女孩早就知道“去公公家”是什么意思,但我们家的作风比较新派,有意不让米妮接触这些,米妮遇到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些困惑,但她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早有对策地回答:“那你会去公公家吗?” 

“啊!”他作势挥舞着拳头,“我会痛打‘公公’的!” 

对于喀布尔小贩所处的阶层,“公公”和“公公家”有双重含义,这两个词也分别是警察和监狱的委婉说法,因为在监狱里犯人不用花一分钱就有饭吃。体格健壮的喀布尔小贩从这个意思出发,回答我的女儿。 

听到这里,米妮想象着“公公”那可怜窘(jiǒng)迫的模样,发出一阵笑声,而这位可敬的喀布尔朋友也会一起大笑。 

这些对话发生在秋日的早晨,那是古时的君主出征的好季节。而我,尽管从未离开过加尔各答的小家,思绪却在世界范围内遨(áo)游。一看到另一个国家的名字,我的心便会走进那个国家;在街头一看到外国人,我便会开始编织与他有关的梦,幻想着他远方家乡的高山、幽谷和森林,以及坐落其中的村舍,幻想着他在遥远的荒野中自由独立的生活。 

旅行的场景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这些场景随着我思考的深入愈发变得生动起来,或许是因为远行的渴望如一道惊雷,击穿了我平淡乏味的生活。喀布尔人的出现使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高耸入云的山峰被夕阳染成了红色;载着货物的驼队在蜿蜒(wānyán)曲折的峡谷中行进;戴着头巾的商人有的拿着奇怪而古老的火器,有的拿着长矛…… 

米妮的母亲非常胆小,这令我感到遗憾。一旦她听见街上有吵闹声,就觉得这些人正不怀好意地向我家走来。她认为外面到处都有小偷、醉汉、蛇、老虎、疟(nüè)疾、蟑螂。即使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她仍旧未能克服这种恐惧。正因如此,她对喀布尔人充满疑心,常常叮嘱我多留心他的举动。 

我试着温和地用笑声驱散她的恐惧,但她会转过头来,严肃地问我一些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孩子被绑架怎么办?在喀布尔难道没有奴隶买卖?难道壮硕的喀布尔人拐走小女孩,这听上去是一件荒唐的事吗? 

我向她强调,尽管她的这些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但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这并不足以打消她的恐惧。我认为米妮母亲的担忧确实毫无必要,我们没有正当的理由阻止喀布尔人来访,他和女儿的友情仍然在不受控制地继续发展着。 

拉赫蒙是那个喀布尔小贩的名字,他习惯于每年一月中旬回国一次。随着归期临近,他要挨家挨户追讨债务,会变得非常忙碌。然而在今年的这个时间段,他总能抽出空来看米妮。在其他人看来,他们二人之间似乎有什么密约,因为即使他早上不能来,晚上也会来。在昏暗房间的角落里突然看到身着宽袍、背着大布袋的高个子喀布尔人,即使是我,偶尔也会被吓到,但女儿米妮总会笑着跑进来,喊着:“哦!喀布尔人!喀布尔人!”每当看到这两位忘年之交沉浸在欢笑中,我会感到我们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变故发生在一个早晨,喀布尔人决定回国的前几天,当时我正在书房修改校样。天气寒冷,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双脚上,温暖舒适,令人愉悦。大约八点钟,那些清早出门、戴着头巾的行人正准备回家。突然,街上传来一阵骚动,我向外看去,看到拉赫蒙,他被两名警察缚住双手带走,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喀布尔人身上沾着血迹,其中一名警察手里拿着一把沾着血迹的刀。 

我急忙跑出去,拦住他们,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从警察和拉赫蒙口中得知,有一位邻居从拉赫蒙那里赊(shē)账买了兰布尔披肩,但后来矢口否认此事,在争吵过程中,拉赫蒙刺了他一刀。拉赫蒙此时还处在愤怒之中,用尽所有难听的语言辱骂着那位邻居。 

这时,米妮突然出现在门外,用惯常的兴奋语调喊道:“哦!喀布尔人!喀布尔人!” 

拉赫蒙转过身来,脸上立刻流露出喜悦。 

他今天没有背着大布袋,米妮没办法和他谈论大象了。米妮马上转移到下一个话题:“你要去公公家了吗?” 

拉赫蒙笑着说:“小姑娘,我正要去那里呢!” 

拉赫蒙发现这个答案没能让孩子开心,接着,他举起了被缚住的双手说:“哎呀!我是要去痛打公公的,但我的双手被绑住了!” 

拉赫蒙因蓄意伤害罪被起诉,判了八年有期徒刑。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地被人遗忘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工作,几乎忘了那个曾经是自由的、现在正在监狱中度日如年的喀布尔人了。 

不好意思地讲,就连我那无忧无虑的女儿米妮也忘记了她的喀布尔老朋友。新的朋友填满了她的生活。她长大一些后,基本不和男孩子玩了,更多的是和女孩子在一起,甚至很少在爸爸的房间里玩,我现在已经很少能和女儿说得上话了。 

多年过去,又到了秋季,我们开始筹备女儿米妮的婚礼。婚礼日期定在杜尔迦(jiā)节。杜尔迦女神要回到凯拉萨山,我的女儿——我们家的光芒,也将去往她的新郎家,把她的爸爸留在阴影中。

雨后的清晨,万物像是经过洗礼,阳光如纯金一般璀璨明亮,连坚固的砖墙和加尔各答的马路都笼罩在这美丽的光辉之中。 

破晓时分,我家里响起了婚礼的唢呐声,我的心随着乐声的起伏而跳动。印度传统的婚礼乐曲《巴拉威伊》奏响了,悠长的曲调加剧了离别将近的哀痛。今天,我的宝贝女儿要嫁人了。 

一大早,家里便充斥着喧嚣与忙乱。院子里的婚礼帐篷需要用竹竿固定,叮当作响的吊灯需要挂在每个房间和窗外的长廊上。大家兴奋地忙个不停。 

我坐在书房,在仔细查看账目,这时有人进来了,他来到我面前,礼貌地问好。来人正是拉赫蒙——那个喀布尔小贩。一开始我没有认出他,因为他不再背着大布袋,头发也短了,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但他微笑着,随即我认出了他。 

“你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我问。 

“昨晚,”他说,“刚刑满释放。”

这些话有点刺耳。我从未与伤害同胞的人有过交谈,当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心在抽痛,我认为他在这天回来,并不是好兆头。 

“家里有重要的事在办,”我说,“我很忙,你可以改天再来吗?” 

他马上转身要走,但到门口犹豫了,说:“先生,我能不能看一眼小姑娘米妮,一会儿就行?”

在他心里,米妮仍旧是个小姑娘。他回忆着米妮奔跑的样子,过去她常常喊他:“喀布尔人!喀布 

尔人!” 

他想象着他们还会一起谈笑,像从前一样。为了纪念从前的那些日子,他还带来了一些杏仁和葡萄干,这 

应该是从他的同乡那里弄来的,因为他的大布袋早就不见了。 

我又强调了一次:“今天家里有重要的仪式要办,你谁也不能见。” 

喀布尔人脸上写着失落。他看了我一会儿,眼中闪着泪光,随后向我道了声“再见”,便离开了。 

我感到一丝歉疚,想喊他回来,但发现他自己回来了。他走近我,捧着带来的坚果和水果干说:“先生,我带了这些小礼物,很小,不值一提。能帮我转送给小姑娘吗?” 

我接下这些东西,打算付他钱,但他抓着我的手说:“先生,你真是个好人!把我留在你的回忆中吧,不要给我钱!因为我家中也有一个像你女儿米妮一样的女儿。我想她的时候,就会给你的孩子带些干果,不是为了挣您的钱。” 

说着,他把手伸进宽大的长袍,从胸口处拿出一张又脏又小的纸片。他极其小心地展开它,放在我的桌子上,用双手抚平。 

上面是一只小手的图案,不是照片,不是画,是蘸(zhàn)了墨水按上的手印。他女儿的小手印就以这种方式贴在他的胸膛上,陪伴着他年复一年地在加尔各答走街串巷,兜售商品。 

眼泪涌入我的眼眶。我忘记了他只是个贫穷的喀布尔小贩,而我却是孟加拉贵族。不,并不是这样,我哪里比他高贵呢?他跟我一样,同样是一位父亲。 

喀布尔人的小女儿帕瓦蒂远在深山中的老家,她的手印让我想起了米妮小的时候。 

我派人去米妮的房间叫她过来。我知道,在这个时候叫她过来有很多麻烦,但我顾不得这些。米妮穿着红绸礼裙,前额覆着檀香膏画成的图案,一副美丽新娘的样子。她来到我面前,面带羞怯。 

拉赫蒙看着突然出现的米妮,有些愣住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和米妮重续旧日的友情了。最后,他笑着对米妮说:“小姑娘,你要去公公家了吗?” 

现在的米妮已经懂了“公公家”的意思,因而不能像从前那样天真地回答他了。她脸红起来,站在他面前转过身去低下了头,神情正如真正的新娘。 

我回想起他们初次见面的那天,感到一阵悲伤。 

米妮离开后,拉赫蒙深深地叹了口气,瘫坐在地板上。他突然想到,时隔多年,他的女儿一定也长这么大了,他同样需要重新认识她。再见到的女儿也不是他从前了解的女儿了。八年过去了,还有什么事不会发生呢? 

婚礼的唢呐声响起,温和的秋日阳光笼罩着我们。然而,拉赫蒙坐在加尔各答的一条小巷中,无力地遐想着故乡阿富汗那贫瘠(jí)的群山。 

我拿出一张银行支票,递给他说:“拉赫蒙,回去找你的女儿吧,回到你的祖国,希望你们父女重逢的快乐能够为米妮带来好运!” 

由于这份礼物造成的额外支出,我不得不减少一些庆祝活动。不能再安排本在计划内的灯光和乐队,家中的女士们对此感到沮丧。但是,对我来说,想到远方的土地上将有一位饱受思念折磨的父亲能见到他唯一的女儿,幸福的光芒就会让今天的喜庆日子变得更加明亮生辉。 


展开
目录

纸牌王国 001

喀布尔人 019 

饥饿的石头 035

笔记本 057 

秘密财宝 070

河边的台阶 097 

素芭 115

少爷归来 129 

邮政局长 145

原来如此 159 

胜与败 171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