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走读知味
0.00     定价 ¥ 4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8199223
  • 作      者:
    王少杰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少杰,笔名哨杰,号白露山樵。杂家。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结集出版有《初春的口哨》《鸟瞰神州》《行楷唐宋八大家游记二十篇》《云顶诗文书法集》《走读知味》,主编《金华图书概览》《读书·藏书·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走读知味》:
  超山赏梅
  听说超山的每一瓣梅花,都有十个画家在画,二十个诗人在写。这令人神往的夸张,竟使我踏上自行车,足足冒了五十余里的严寒。
  然而我似乎有点失望了——被誉为江南三大观梅胜地之一的“十里梅花香雪海”,既无想象中那种绚丽斑斓的景色,也不见自己梦里描绘的浩阔无垠的境界;没有看到一个背着画夹的画家,偶尔问交臂而过的几个男女,非但无些许诗人的模样,反倒觉得像虔诚的香客。
  同行的Y君与Z君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古人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超山的梅花却是‘山底梅树方成蓓,峰前万朵已盛开’呀!”我半信半疑:“真的?”Y君却煞有介事地问:“我可是第三次上超山了,你不知道?”我于是兴致骤然大添,沿着整洁幽静的石级,弯转着向山顶捷步登去。
  远远地,透过竹林高低参差的叶子,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峰前兀立的几块巨石,还有一个搭着脚手架的未完工的新亭子,还有光光的青石栏杆、高高的飞檐黑瓦……唯独不见有什么盛开的梅花。我顿时感到自己被骗了。回头一看,他俩果真朝我哈哈哧哧地大笑着哩。
  十二月的天气竟也变得如此之快。山顶的风,像是从云缝里直钻下来的,格外寒冷,要不是刚才一阵长跑,我想这风一定会长出冰刺来。抬头望望灰暗的天空,我懊悔自己来得太早了些。
  “喂,小伙子,是来赏梅的吧?”一个和蔼的声音飘进耳朵。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攥着一把精巧的小尖锤,面带笑意地站在亭子边瞧着我。
  “是的,”我转身走过去,“不过,我们来得太早了点,梅花都还没开呢。”
  “是早了点,是早了点,你瞧,我这亭子还没完工哩.!”老人朝我笑笑,那模样半是惋惜,半是庆幸。
  “老师傅,您这么大岁数了,还不在家休息休息,好好享受一下晚年?”
  “休息?——噢,小伙子,你不知道啊,半个世纪前,我读书的时候,自己就曾立下了一个誓言:不到七十不休息!”
  “您读过书?半个世纪前?”我有点儿不相信,便有意识地提高了嗓门。
  “是啊,我读过书,而且是建筑专业。五十年前,我大学肄业后,便一头钻进古建筑的设计、建造中来了。我总认为,我们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中最了不起的东西之一,就是传统的建筑艺术。她的地位和价值,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无法替代的,而且影响十分广泛、深远。因此,我从大学时候起,就打算为这干一辈子啦!……”
  望着眼前这位健谈又颇有学识的长者,我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敬意:“那,您这么多年来一定有了不少杰作吧?”
  “杰作?哪谈得上!不过,说起来到今天为止,大大小小的亭台楼榭也确实建了不下百十处了。”他似有感慨地停了停。
  “如今想起来,自己几十年奔波大江南北的心血,能够同好山好水连在一起,特别是看到那些来自异国他乡、五湖四海的游人,能愉快地置身于自己亲手设计建造的楼台亭榭中——尽管他们从不会问是谁设计的、是谁建造的——可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最好的享受喽!”说完,老人竟哈哈哈哈地朗笑起来。
  我也不由跟着笑了几声:“老师傅,看您身子骨挺结实,着实还能干上几年的。”
  “结实?不行喽。再过二十多天,我就到古稀之年了,像树叶一样,到该凋谢的时光啦!不过——”老师傅扬了扬苍老却微微显得红润的两颊,用小尖锤指了指头顶脚手架上的几个年轻人,“我这几个徒弟,有文化,又肯钻研,水平技术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计划过了元旦,就真的结束自己干了五十年的建筑生涯,像你说的‘休息’去了,怎么样!”
  我不禁重重地点了点头,心想:是啊,人老了,难道就一定意味着“黄泉在望”吗?假如……
  “小伙子,”他打断了我的思绪,“你是头一回上超山吧?我说啊,你观赏不到梅花不必扫兴,从超山上看大运河,也挺不错的!”说着,他用手向西面指了指。
  顺着老师傅手指的方向,我远远地向西望去。朦胧间,一条薄薄的素练,宛如天上的仙女嬉戏时不慎失落的绸绢,向西北角轻轻缓缓地飘去、飘去……而近处的,却又像一面溜亮的大铜镜,上边画了些原始拙朴的符号,仿佛告诉你:这,就是“鱼米之乡”四个字的最古老的写法。
  我这般望着、想着,慢慢地转过头来,忽然,我的眼睛,不,应该说我的心,倏地一下像被一团团滚烫的东西紧紧地攫住了——那是什么?!那山腰间火一样通红通红的,那一大片把四周的寒气烧得无影无踪的,那一簇簇、一团团把我整个胸腑从这寒冬里拥出来去沐浴秋阳、去放号夏天、去高唱春歌的,是红枫树吗?不是红枫树,又是什么会长出这样的叶子点亮我爱的心窗呢?我上来时还是从它怀中穿过的,却在此刻才真正看见!
  我忍不住一口气奔过去摘了一枚枫叶,红红的别在胸口,然后依依走下山来。
  Y君与Z君,却在后面一、二、三、四……从山顶到山脚,居然把石级数了整整一千三百七十下!一千三百七十,是啊,这级级石阶,不知为人们减去了几多艰辛与汗水,但它们毕竟是数得清的,并且还常常得到游人的称赏;可那枫叶呢,那谁也数不清的、往往因游人对梅花的赞叹而被遗忘的红枫叶呢,难道不正是它们默默地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烧盛了“十里梅海”,然后默默凋谢于腊月之飞雪中吗?哦,多可敬的红枫叶……
  我再不觉得自己来得早了些。
  况且,山脚吴昌硕先生墓旁的梅树已撑起了嫩蕾;
  山底的唐梅、宋梅也从枯枝上挺出新苞了……
  归途上,风很大,窸窸窣窣的雪霰打在脸上、身上、脖子上,冰冷冰冷的;我伸手摸了摸胸前的红枫叶,却不禁感到滚烫,滚烫!
  ……
展开
目录

超山赏梅
飞机上想“死”
风雨黄鹤楼
猴乞·猴圣·猴赖
——峨眉山游感
匡庐印象
铁岭关怀古
土谷祠
日出黄山
登姜女庙望夫石
周口店,一段罕为人知的故事
三清山半日
鸟瞰神州
外圩洲一夜
侍王府、古柏和钱镠其人
雷峰塔寻迹
满城汉墓
飞过雪域
叩访“红都”
从冉庄到白洋淀
东陵雪霁
多依树
我的红军长征情结
让地图飞
闲情偶记
江湖·家国-情怀
永远的大堰河
远去的兰江
老屋
陌上花开
祖母与外祖父
父亲的相册
牵手
郦红玉老师二三事
看小人书的日子
“雅号”趣谈
再谈读书
三谈读书
“名人名言”的力量
一篇感言的补记
旅行与修行
文化和旅游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刍议
闲话世界遗产
《初春的口哨》自序
《鸟瞰神州》序
《金华图书概览》前言
《读书·藏书·用书》前言
悠乐书法
——《行楷唐宋八大家游记二十篇》代序
《云顶诗文书法集》序
《我行故我思》序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