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文学家之径(精)/日知文丛
0.00     定价 ¥ 4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4022023
  • 作      者:
    黄维樑
  • 出 版 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随笔集,刘勰、杜甫、钱锺书、余光中是作者从早年开始便特别推崇的中国古今文杰诗豪,从本书这些“新作”的题目、关键词和内容看来,作者的情怀一直没有改变。刘勰和杜甫的伟大,不必赘言;钱锺书之为“文化昆仑”,学术界已有共识。余光中广获中华文学界高度评价,有充分凭据。本书把杜甫和莎士比亚放在一起,也是出于一种中西并列的思维。

展开
作者简介

黄维樑,1947年生,香港中文大学一级荣誉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1976年起担任过的教职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美国和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澳门地区多所大学教授或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和美国Macalester College客席讲座教授。著有《中国诗学纵横论》《香港文学初探》《中西新旧的交汇》《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迎接华年》等二十余种。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顾问、“香港作家协会”前任主席。曾获多个文学奖、翻译奖,作品选入大学及中学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杜甫旋紧了中文
八年的安史之乱虽然结束,杜甫仍然在支离漂泊之中。他流落在夔州,年迈多病,抑郁寂寞。“在江边,看着一丛丛的菊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两年了,我流下眼泪,像从前那样。所乘的一叶孤舟系在岸边,要乘着它返回故园啊;我的心就由这叶孤舟牵系着。”
杜甫思前想后,“汉朝的一个皇帝,见有日食地震,问匡衡,到底是否施政有得失呢,匡衡上书提意见。我则为了营救吃了败仗的房琯,上书当今的皇帝。匡衡的意见获皇帝采纳,且升了官。而我,杜子美啊,却没有这样的美事:不但帮不了忙,且被贬了官,薄了功名。也还是在汉代,博学的刘向专研经书,著作流传于世。我仕而不优则学,自问读书千万卷,却连传授经学的事,也与愿望相违。我还要致君尧舜上,还要力正乾坤?”政治和学术,都不得意;不过,杜甫在朝廷也曾短暂风光过。“宫殿金碧辉煌,天子上朝了,在御座上,先有雉尾扇障着他;宫扇慢慢移开,穿着龙袍的天子容颜显现;这时,阳光照射下来,龙鳞闪烁生辉。我看到了威仪的圣颜,我看到了威仪的圣颜!我就在文武百官之中!”
而现在,杜甫在江边,故园归不得,京师去不成。“我曾经住过的长安啊,多大气的都会,多美好的环境。地灵人杰,仓库充盈。遍地甘香的稻米,鹦鹉怎样啄食也啄不完。凤凰这美丽祥瑞的鸟,也飞来了,就栖息在碧绿的梧桐树上。凤凰似乎要成为此地的永久居民。”
上面的几个情景,杜甫写入诗中,只用了四组文字,每组两句: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是经济天才,最能发挥资源(语言)的最大效能(最丰富的含义),把情意景象提炼、浓缩,作最典雅工丽的处理。这四双句子,引自子美美丽而悲伤的千古名诗《秋兴八首》。是对偶句,位于律诗的中间位置。在盛唐众多著名诗人中,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律诗这一形象饱满、格律严整的体式,在杜甫的工笔下建立。
当代景仰杜甫的诗人余光中,转益多师,学习古代诗文,锻炼出自己创意丰盈的美丽中文,就是他所说的“仓颉所造、许慎所解、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所织锦、雪芹所刺绣的中文”。“杜甫所旋紧”,正是经营上面一类律诗诗句的形容。与杜甫一样,余光中也是语言艺术的宗匠。余光中的名诗《乡愁》,就刻石立于成都市的杜甫草堂里。我觉得,此刻石象征了对语言艺术的敬意。
今年世人纪念狄更斯200周年诞辰,也纪念杜甫1300周年诞辰。我说过,纪念作家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阅读、是朗诵他们的作品,认识他们对人文的贡献,包括对语言艺术的贡献。杜甫旋紧了中文,让我们开动唇舌,朗读并欣赏他的诗歌杰作。
写于2012年秋天
P2-4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杜甫不悲秋·莎翁对对子
 杜甫旋紧了中文
 杜甫不悲秋
 春天,杜甫草堂来了客人
 读书破万卷
 ——代拟杜甫在深圳福田“中心书城”的讲话
 杜甫在香港
 莎士比亚对对子
 爱芬河可爱的天鹅
 把“金苹果”送给莎翁
 “天鹅”的成功之道
 四百年后莎士比亚仍活着
第二辑  文化自信:让“雕龙”化作“飞龙”
 《文心雕龙》标示我们的文化自信
 请刘勰来批判“汉学家”顾彬
 让“雕龙”化作“飞龙”
 ——记体大虑周、情采兼备的2000年镇江市《文心雕
 龙》国际研讨会
 “文心馆”咏叹调
 对联唯我国独尊
第三辑  翻译·新诗·过度西化
 绮色佳、翡冷翠
 审音度义的妙译
 ——从“可口可乐”说起
 啄木鸟之歌
 ——中文英译差错举隅
 当中文遇见英文
 ――余光中论翻译体中文
 诗的“雅礼”与“耶鲁”
 不亲现代诗
 东诗效颦西诗
 当代中华学术的过度西化
 瑞典马大爷和华文作家小蜜蜂
 ——论华文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第四辑  文学家之径
 钱锺书:“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钱锺书平心论中西文化
 向钱看,锺爱书
 ——纪念钱锺书先生逝世十周年
 钱锺书的牛津B.Litt.(“副博士”)学位
 悼念冬雪中仙逝的夏志清先生
 再说夏志清
 笔璨五采,室藏五财
 ——在高雄中山大学余光中特藏室启用典礼的讲话
 天上群仙也要读新诗
 ——流沙河悼余光中
 爱说与爱聆
 ——读刘绍铭《爱玲说》
 刘绍铭:著名弟子传老师芬芳
 王蒙杂色:人文语乐
 剑河闪烁着金光
 ——重读金耀基《剑桥语丝》随笔
 老校长金耀基“最难忘情”
 随诗直到夜郎西
 ———李元洛文义灿然的《绝唱千秋》
 老古:文名远播,两袖清风
 期许“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芳香(BALM)飘逸
 学者散文:博雅而有文采
 香港文学:中西新旧交汇的典型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的“文学家之径”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