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二)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道路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四)研究和撰写当代中国哲学史的理念和思路
  (五)当代中国哲学的学术使命和学者担当
二、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
  (一)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思维
  (二)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三)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六)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当代课题
  (七)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哲学反思
三、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
  (一)从实践观点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及其转换
  (二)对作为研究范式的哲学教科书的检视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范式
  (四)重新阐释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五)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
  (六)从“形而上学的历险”看哲学发展史
  (七)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
  (八)哲学理念创新与文明形态变革
四、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智慧
  (一)《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智慧和实践智慧
  (三)哲学的思想力与范畴文明的“大写的逻辑”
  (四)解放思想与变革世界观
  (五)时代精神主题化:哲学研究的聚焦点
  (六)标准与选择:我们时代的哲学理念
五、使命担当: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担当
  (二)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三)从理论思维看当代中国哲学研究
  (四)注重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五)凝炼和阐释构建学术体系的学术命题
  (六)“类哲学”的核心理念和体系构建
  (七)《哲学通论》的立意与追求
  (八)“思想的前提批判”:“做哲学”的一种路径选择
  (九)坚守和推进我国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