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组应进行验证以下考核内容并填写现场考核原始记录。
1.验证检测报告对雷电防护装置及其相关建(构)筑物真实情况的反映程度
检测开始前应调取查阅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位的雷电防护装置的基本情况。检测过程和检测内容应在受检单位现有雷电防护装置的基础上进行。
现场环境及天气等条件是否能保证正常检测;检测原始记录中记载的检测项目与现场是否相符或无对应装置;是否有雷电防护装置平面示意图,图纸与现场是否相符;检测中提出的防雷安全问题与现场是否相符。
2.考察检测方法的正确程度
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或环境条件影响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测活动。受考核机构应具备从事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测设备和设施。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配置、维护和使用满足检测工作要求。检测机构应对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检定或校准等方式,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测的要求,并标识其状态。针对校准结果产生的修正信息,检测机构应确保在其检测结果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并备份和更新。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出现致使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检测机构的参考标准应满足溯源要求。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测机构应保留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贴停用标签、标记,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明设备能正常工作为止。应核查这些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对以前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
检测考核现场是否有防雷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或防雷检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检测时是否有检测设备出库入库仪器核查;检测现场是否有安全陪护人员;需静电防护场所安全带、安全帽、绝缘电工鞋和绝缘手套等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是否使用;检测方法或仪器操作使用是否正确熟练;检测数据需要开展项目验证或仪器比对试验的是否开展;有需要数据测量的是否未进行测量直接填写定性结论;是否有签名不全或代签、位置错误现象;是否有仪器编号、检测日期错填或未填情况;有资料各表单中基本信息、资料各表单中页码、资料各表单中修改是否进行正确标识。
3.检查检测报告所载检测项目的完整性
检测方案中检测项目是否不完整(委托方造成的原因除外)或有明显错误;是否缺检测合同,或检测合同有明显错误;检测报告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原始记录表是否缺失;是否有雷电防护装置平面示意图;检测报告编制、审核、批准制度是否执行。
4.检查检测所依据标准的适用性
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应优先使用标准方法,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在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证实。在使用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前,应进行确认。检测机构应跟踪方法的变化,并重新进行证实或确认。检测机构应制定作业指导书。如确需方法偏离,应有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和批准,并征得受考核方同意。当受考核方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应通知受考核方。
引用标准是否有错误;被检测对象防雷分类和防雷等级判定是否正确;是否有引用标准不全或引用过时标准的情况。
5.核实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符合要求的防雷安全检测质量管理手册或相应安全检测质量管理流程是否执行;是否使用超检或未检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否有未按检测需要使用对应设备用不能体现其数据科学性、准确性设备替代检测的情况;检测数据与检测意见是否对应;检测数据是否按照检测作业指导书或防雷检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取值;检测数据的单位与标准中规定的单位是否一致。
6.检查检测报告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检测报告内容与原始记录表是否对应;原始记录表中数据与检测报告数据是否对应;原始记录表中所记录的雷电防护装置与雷电防护装置平面示意图是否对应;原始记录表中各要素之间是否对应;原始记录表中检测过程相关人员签名是否对应;原始记录表中是否有受检单位安全人员确认签字;检测单位与所盖公章是否一致;检查检测报告综合结论的正确性和改进建议的合理性。
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明确对不符合的评价、决定不符合是否可接受、纠正不符合、批准恢复被停止的工作的责任和权力。必要时,通知受考核方并取消工作。该程序包含检测前、中、后全过程。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的规定。
7.检测报告(含项目验证或仪器比对试验报告)综合结论是否能全面、客观反映检测结果
检测机构应在识别出不符合时,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当发现潜在不符合时,应采取预防措施。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当需要对报告或证书做出意见和解释时,检测机构应将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形成文件。意见和解释应在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清晰标注。当检测报告或证书包含了由分包方出具的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以清晰标明。
提出的问题与现场是否相符;整改建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规定,是否有可操作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