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石鼓书札
0.00     定价 ¥ 5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5025320
  • 作      者:
    王晓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晓,祖籍福州晋安,生长于仙游鲤城。现为莆田市作家协会理事、仙游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各报刊。
展开
精彩书摘
  《石鼓书札》:
  在这个世间,我们居住在哪个地方,都是岁月深处埋下的伏笔。
  城南石鼓札记
  《诗经》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过完年,转眼就是己亥年雨水节气,过年的俗事都忙得差不多了,有一种时过境迁的风平浪静。劳作了一天,吃过了晚餐,此时何事最相宜?黄昏时分,我习惯于遛狗散步,居住的小区囿于空间有限,走得不舒畅,突然想起小区外围的马路对面新开了一条马路,便去了。这条马路贯通柳安街和八二五南街,两边还铺砌了人行道,人车稀少,果然是散步的好去处。
  走在这条路上,是一件美丽而快乐的事,仿佛进入另一个天地,隔离外界的喧嚣,行走着,便宁静了许多。这里没有逼仄的楼群,天空就显得高旷,一切还略显粗粝,但清新安宁。我在迥然不同的画风里探奇着,忘记了前来散步的初衷。信步而走,由东而西,依次有一座“仙安石鼓忠圣宫”、一所“石鼓山幼儿园”、二株因平整土地而长在高高土堆上的大樟树。再往前走,一座小山包正在修建中,听说那是正在营造中的“石鼓山公园”。
  “石鼓”,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词。唐贞观年间,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的北阪,挖掘出十块花岗岩巨石,为关中一带所特有的青石。硕大的石体形似鼓,圆而见方,上窄下大,高约三尺,中间微凸,模样奇特,其形制大致相近。因石形如鼓,故谓之“石鼓”,是东周秦国时期的刻石。每块石鼓上都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每首约70字,名称取所刻诗篇的前两字,即《吾车》《淠殴》《田车》《銮车》《需雨》《作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上面的文字被称为“石鼓文”,“是先秦石刻中最为著名的篆书刻石,也是学习大篆和小篆的津梁”。“石鼓乃秦物”如今已成不刊之论,藏于故宫博物院,号称“中华第一古物”。
  在居所边上邂逅一座公园,而且名字还颇有文化气息,让我有点惊喜。规划中的“石鼓山公园”东起柳安街,西至八二五南街,南至公园一号小区,北至兴泰东路,方方正正,几乎快被四周的高楼包围,堪称城南版的“中央公园”。搬到城南有一段时日,然而我对这儿并没有多少印象。据乾隆年间修订的《仙游县志》记载,此处旧为石鼓池村,“在虎啸潭上,池畔上石如鼓,击之其声殷殷”。仙安石鼓山本无名,因该地有石鼓池,故名之。如今石鼓池已不见踪迹,石鼓池村已沦为废墟,山地也荒废了许久,成了城南核心地带的一处尴尬地儿。
  我不清楚眼前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山包何以被冠以“石鼓”二字。在我的印象里,石鼓山应该是指鲤南玉塔村的东山。古时东山因山顶有石突起如鼓,名之日“石鼓山”。此山绿水萦绕,风物幽胜,珍卉嘉木间错而植,石塔、奇石、宝刹、幽径,让人赞不绝口。宋明以来,代有圣贤来此山中。南宋名贤朱熹曾游此山,所书“文明气象”匾额至今犹存。明万历进士郑瑞星来山探胜,书“石鼓”二字,并制联语,以志兹山之胜。以故此山成为仙游人文鼎盛的一处所在。
  城南这座石鼓山位于玉塔村东山的西南方,与东山相距五六公里。我不清楚此石鼓山与彼石鼓山有何渊源,也无意去考证。反正,这座小山丘已经被贴了“石鼓山”的标签,将与周边的文化馆,还有规划中的图书馆,一起构建城南的文化中心。
  城南石鼓山没有鲤南玉塔村东山那样的文化底蕴,没出过名人,甚至连座寺庙都没有。很多人对它一无所知,它只是偶然被保存下来的一座小山包。城南开发三十来年,从木兰溪南岸一直到佛光山下的那片乡土几乎荡然无存,很多人要直面那几乎在瞬息间被改变的生活形态。这座小山包昨天的农耕文明渐行渐远,已经被城南核心地带的人们遗忘。在人们纷纷猜测它将来的用途时,这里于年初开始动工,要建成一座“石鼓山公园”,同时也要将此处全力打造成城南的文化中心。政府行为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的考量,我们不得而知。如同一个物质富裕的人,要是没有一些精神层面上的追求,那么他的人生将是无趣的。城南作为鲤城镇的核心地带,更需要有一些文化气息。
  此后,我经常去石鼓山散步。有时从正对着天博广场的“石鼓山公园”东入口进去散步,公园一号小区与石鼓山幼儿园之间的空地已经用青石板铺砌了一半,宽绰气派。再往前走百来米,便可看到石鼓山全貌,确实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去处。这个时候,我既会为居所边有一座公园而欣喜,同时也会有一点惋惜:多好的地段啊,如果开发成商品房楼盘,二百来亩的地盘,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毕竟以现代的技术手段,铲平一座小山包并非难事。
  一座小山包无法改变冥冥之中埋下的伏笔,或“黄袍加身”,或荡然无存,总是身不由己地被时代的大潮裹挟,沉浮在于执政者的一念间。作为新时期的一个五线小城,仙游传递的是一种“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的仁者情怀。“石鼓山公园”是近年来县财政投在城南少有的大手笔,或许是地方政府由片面追求GDP转而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体现吧。
  在与庸常生活拉锯的日子里,人需要有一座山给予精神层面的慰藉。有山,日子就清新自然,赏心悦目,“仁者乐山”是也;有山,就可以享受恬淡,“仁者静”是也;有山,可以安心,养心,“仁者寿”是也。人是如此,一座城亦如此。幸福家园如果有模样的话,那就是居所边上有一座山,可以让人在黄昏时散淡且悠闲地飨食着人问烟火的样子。
  ……
展开
目录
城南有座石鼓山
宝幢山记
蔚然亭记
向西,去凤山
无尘塔:凤岭梵影的记忆
浮曦逐海(外三篇)
上下杭笺札
像秋风一样拂过
菜溪岩散记
九鲤湖笔记
记凤山十八股头——我的圣石头记
兴山小记
问道罗山书院
长岭有一泓龙潭湖
冠豸山游记
……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