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强先生惠鉴:
首先致以深深的歉意!其一,2008年赠送的资料上把您的名字写错了;其二,迭次寄来资料、贺年卡,均未复信致谢。
今接上虞市宣传部函,为编《虞籍名士通讯录》,要我函告详细地址等。我的根虽在上虞,然而八十一年来只短暂到过上虞三次,更主要的,我不是“名士”,似不应编人通讯录。但作为上虞籍名人马一浮的后人,我又很希望了解上虞,多与上虞联系。故仍遵嘱把情况另纸写上。
另有一事先和您通个气。我收藏有部份马老遗墨(多数为诗稿),虽不全是精品,但都是真品,过去有关单位为了宣传马老,制作画册、光盘、电视片,多次来拍照。特别是这次浙江文史馆,基本上全部拍摄了。现在我已81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想在有生之年对藏品作(做)些安排。我的主导思想是:不卖,无偿分赠保管条件好的有关单位。上虞市是考虑单位之一,具体单位是上虞市档案馆。至于赠品内容、数量、手续等待统一考虑。
发信的同时,寄上台湾广文书局出版的《马一浮先生遗稿续编》《三编》各一册,虽然《马一浮全集》出版后,此二书即成为“后时”了,但作为一种版本,似亦有保存价值。另拙编《马一浮诗话》,当时印数少,市场上早已买不到了,我亦只剩三册,今寄去一册,请一并查收。致
敬礼
丁敬涵
秋强先生惠鉴:
原约定六月上旬至杭,现因情况有变,需提前到五月底。我定于五月二十六日到杭,二十七日参加有关活动。二十八或二十九请你们到杭州接受捐赠。我将于二十六一二十八之间请人给您打电话,告知具体时间、地点。
现赠品已分好,下面我开一个大目录给您。
一、照片六十帧
从1900年十八岁时摄于绍兴——1967年遗体——2003年有关纪念活动。
二、书法作品十四件
对联四付(幅);横幅两件;题字两件;条幅六件。
三、诗文稿十六件、19页。
四、日记二种
1.1903年7月3日——1903年12月12日《圣路易居留之状况》(一)一本
2.屏风山疗养日记(1960年庚子4月23—6月11)四页(四尺对开)
五、撰并书的碑文、诗歌拓片8件十四页。
六、临碑帖等无款散页五种九页。
七、记事信封二个。
1.记:中藏父绝笔字(但已无字)
2.记:藏二舅致父函(函在)
八、抄本三册
1.敬泽堂永怀录二卷(内文十七篇)一册
2.越书稿(越缦日记节抄。前后均钤有“一浮”印)一册
3.批八字书(首个八字是马老的)一册
九、档案资料十三件。
多数为复印件、油印件、抄件。从1939年复性书院简章到1980年补开追悼会的综述。
以上只是个简目,请你们心里先有个数,赠给后你们开一个详细清单给我(相当于档案馆的入库清单副本)。
您平时用手机发短信吗?如发的话,我们以后也可用短信联系。不过,因为我听不见铃声,平时只是每天看2—3次,不能及时收到,但我发给您,您能及时收到。反正可以多一个交流渠道。您打座机,我老伴接听,他腰腿不好,很少出去。
祝好
丁敬涵尊敬的陈会长,您好!
在您的亲切关怀下,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新乡贤,倍感荣耀和深受鼓舞。您二十年来呕心沥血,为弘扬乡贤文化搭建起乡贤会这一精神家园,让我体会故乡的牵挂和归宿。乡贤是上虞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宣传上虞响亮的文化明(名)片。为您带领的乡贤会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工作精神点赞!
心中常怀思故乡,方能仗剑闯天涯。故乡是一种力量,还是一种信念,更是游子勇于冲锋的根基!我出生于四季飘香仙果之乡——丁宅村,自从40年前我考入军校那刻起,便只身千里之外,但吾心时刻与家乡相连,无怨无悔献青春,躬身强军筑长城。
上虞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是我们每位乡贤的骄傲!祝愿家乡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加幸福!感谢您对我的厚爱,乡贤精神将永远鼓励乡贤继续努力!
敬礼
丁建江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