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西北文学(散文卷)
0.00     定价 ¥ 5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24133714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精彩书摘
  《西北文学(散文卷)》:
  中华版图柏
  梁衡
  在晋、陕、蒙三省区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由此向北直至外蒙古一马平川;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大约在孔子那个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经济区与农耕经济区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长期以来,拉锯式的争夺留下的一大痕迹就是长城。从秦代到明朝,这个巨大的战争工事,不断地增修改建。从这里辐射出去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时长日久,它也竟变成了一幅版图,定格在高寒岭上。
  我是2013年初上高寒岭。当时为扶贫开发,人们刚发现了这块沉睡的荒野。大家惊奇地奔走相告,说山上有一棵极像中国地图的柏树。我上山后也为之震惊。只见这棵柏树独立在山巅,于蓝天白云的背景上衬映出一幅逼真的中国地图,而它的脚下,千山万壑里全部填满了各种形状的松柏,郁郁葱葱,绿满天涯。我信造物有缘,凡自然之物形有所异者,必是上天情有所寄,理有所寓。于是便遍访当地人士,翻寻史志,搜求典故,以证其奇。自那年上山之后就念念不忘,连续三年,年年来参拜,时时在寻思。
  柏树是一种很长寿的树种,在中国大地上三千年的柏树并不少见。我的家乡,太原的晋祠公园里现在还有周柏唐槐,小时常去摸爬,印象很深。那年,从宝鸡到西安,过周公庙,三千年的柏树更是成排成行。柏树性喜阴耐寒,专在背阴、积雪、崖畔处生长。其根或深扎黄土,或裂石穿墙,或裸露崖上,随山势地形奔突屈结,天赋其形,鬼斧神工,常是根雕的好材料。因柏多生崖畔,又俗称崖柏,生命力极强。其木质耐腐,且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所以古人常用来做棺木,以图不朽。其品种很多,有侧柏、圆柏或桧柏。高寒岭上的柏为侧柏,叶扁平如纸,片片成羽,厚厚地叠加在一起,成一团绿云。不过老百姓称之为降龙木,据说余太君手里的拐杖就是这种木头。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而且竟与范仲淹、欧阳修等名人有关,这是我过去绝没有想到的。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统一天下后,宋王朝的北部边界到此为止。但边墙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这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辽。夏、辽、宋,又是一部史上魏、蜀、吴之后的“三国演义”。西夏在其首领李元吴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因为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靠兵变得天下的,所以宋代实行抑武扬文的政策,文臣带兵。一般人都知道范仲淹、欧阳修的文章好,他们的名字永存在《古文观止》上,却很少人知道他们还金戈铁马,将文章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上和大漠黄沙中。范仲淹的那首著名的《渔家傲》词,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有一个版本就名《渔家傲·麟州秋词》。词中紧闭的孤城即指麟州,就是现在的神木,距高寒岭不到25公里。
  当年西夏十分强势,宋政治军事的腐败导致前线连吃败仗。朝廷没有办法,于康定元年(1040年)起用范仲淹。范因为敢于说实话,议论朝政,给皇帝和太后提意见,这之前已经三次被贬在外。他受命后不计个人得失,从秀丽的浙江赶赴荒凉的西北,三个儿子都先后随他来到前线。这年他已52岁。他到任后不急于出战,狠抓军事训练,选拔当地将领,积极修筑工事。又改革兵制,强调兵将一体,将领身先士卒。宋制,一旦入伍终身为兵,为防逃逸就在士兵脸上剌一个字。范认为这太伤人格,是对士兵的不尊重,下令改剌于手心。又允许军队带家,在边地实行屯垦。经过三年的努力,又打了几个胜仗,宋渐从颓败中回缓过来。双方成相持之势。西夏人忌惮范,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宋仁宗说有范仲淹在前线,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
展开
目录
中华版图柏
万鞋墙
百年震柳
中国枣王
线条之美
笔架山记
陕南鸟语
陕南狼事
书海情缘
吹鼓手
断秋
咫尺天涯
树下的孩子
回忆或宿命
空谷幽兰
叫声好听的鸟
千耦其园
一个人过年

闲逸之美
银凤
儒雅大气一君子
母亲的黄花
司马迁祠前的沉思
朱自清另一个背影
空鞋子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
长安的东市和西市
汉水边那株君子兰
精致的肺
追忆柳青
陈公风骨祭
“高人三等”的作家
雕阴城访古
高贵,别样的信仰
困境
老槐树
“石破天惊”说石峁
运草的马车
长安小记
回不去的故乡
《一代水圣李仪祉》序
村庄里的酒事
母亲的柴房
百味杂陈三杯酒
八月炸
魔障
业师两祭
文学的名义
老县城访古
冰消雪融
沣河苍茫
贾平凹到底有多忙
用诗与酒,送别红柯
抚摸宋朝
无母之乡
我岭上
难却乡音
那时的清明
荔波
读书铸造了我的人生
大风歌
我抚摸了我的传奇
从鲁迅的胡子说起
吃了没有
淡家沟的风
县城生活
夏夜,一弯银月照场院
重信守诺之赊店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