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 花落 花满天》:
承德游散记
一路风景一路情
与女儿约好,暑假出去旅游。
旅游的方略有三:一是美丽的云南;二是蔚蓝的大海:三是辽阔的草原。
女儿云,假期有限,云南之旅难以成行。在大海和草原之间选择,不如到凉爽宜人的山城——承德,既可以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又可以感受一下帝王的庄园神韵。
在成行之日的前十天,我先后排了两次队,终于在衡水车站买到了去承德的火车票。票值不高,但是要一路站立而去。
女儿惊呼:“苦也!”
无奈!因为衡水不是始发站,根本就不售坐票,更不用说卧铺了。如果从始发站石家庄买票,这个时节正是客运高峰,去了那里未必能买上合适的票。
于是,我安慰女儿:“不行,就到餐车混一晚。无非是多吃几顿高价餐而已。”因为,去年我到哈尔滨开笔会,也是买的站票。我便和萍韵挤进餐车,每人一张红票,从傍晚“吃”到了第二天凌晨5点。
女儿按照约定时间赶了回来。第二日午饭后,我们便去衡水车站候车。
列车准时到站,我们登上了列车。没想到,空位极多。便选择了一个挨近列车门的位置坐了下来。
对面早已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是因为问过他之后,才知道他旁边和对过的位置都没有人。我和女儿坐他对面,随车上来的一个小姑娘坐那位中年人的旁边。
这可能是我坐火车以来遇到的最陈旧的一列火车。不说漆面斑驳的车厢和没有罩子的座椅,就只看吊在火车顶上的那一排正在左摇右摆的陈旧电扇,你就知道这列火车真是咱平民百姓的“坐骑”,怪不得价位这么便宜呢!
车窗是打开的,凉爽的风不断地吹进来。旅客既感到了空气自然清新,又能观赏车窗外的盛夏美景。
尽管如此,我却还是提心吊胆。总担心在每一个站停车时,会涌上那拿着“硬座”上来的乘客,与你客气地一晃,你就得乖乖地起身让座。那样的话,我们也就苦了许多。
因为是夏季,所以夜晚的时间很短。对过的中年男人大概在德州下的车吧,女儿便过去占了他的位置。因为对过是一个三人的位置,两个小姑娘在一个位置上也不显得拥挤。我这边,一个人占着两个人的位置,还能坐得舒服一些。
不知到了哪一站,涌上来的乘客开始多起来。天色也已经暗淡下来。对过的小姑娘在静海就下了车,随即便上来了一个年轻小伙子,插着耳塞,一直在摇头晃脑,沉醉其中。
后来,对过又坐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坐在女儿和那位小伙子中间。我这边也同时落座了一位中年男子,后来谈话中,他竟然与我同龄。这些人都是到承德去的。我们成了同路人。
年轻小伙子和中年男子都是沧州人,都是搞建筑的。好像他们是认识的,只不过,去的单位不一样,干的工种也不一样。
年轻小伙子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学的是建筑专业,正是实习的阶段,在承德高速相关单位谋了个职,负责那里的高速公路建设安检。中年男子是建筑工头,他虽然声称自己只是个打工的,但是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是这个工程承包队“最高领导”。
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孩子的读书上学问题上。因为小伙子是大学生,中年男子的儿子今年升高三,面临明年的高考。于是,在关于是否求学、是否求学于高一级的专业学校等问题上,便展开了探索性和经验性的讨论。列车上这一样倒好,不管是天南海北的,只要你想说,只要你愿说,尽可以说。没人反对你,没人歧视你,大家非常友好。漫长的路程减少了寂寞。
我从事教育,自然话题也很容易插进。女儿不想听,只是看着外面的风景。听音乐的小伙子更是无暇听,他继续陶醉于他的音乐中。
过北京站时,列车停歇了半个多小时。而涌上来的乘客挤满了整个列车走廊。想去趟厕所都难,车厢里特别拥挤,脚抬起来,都没有落足的地方。
这个列车大概没有餐厅,饮水处也是在一个真正的锅炉里往外放水。锅炉被一个铁门包着,打开铁门,便看到一个锈迹斑斑的锅炉,里面的炉火正旺。没想到我第一次见到原始的茶炉,竟在列车上。
人多,如厕难,自然水还是少喝为妙。
车窗外一直下着雨。上车时天公还作美,不知道走到了哪里,外面的雨便从车窗外飘了进来。大家慌忙关窗。关窗后,里面又是异常闷热,于是又开窗。这一路上,窗户开开关关,不知道折腾多少回。最终还是没有阻挡住雨水的侵袭,它便顺着窗缝挤了进来,悄悄在我们的脚下蔓延着,一点点拓展着它的领地。直到贴坐在座位旁边地上的那位中年人突然惊叫:“我裤子湿了!”。大家这才慌乱起来,赶紧把座位下的行李往高处拿。
渐渐地,车厢里安静下来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人多,怎么睡觉的都有。坐着的,趴着的,站着的,都以不同姿势保证着自己的睡眠。
正睡得香,听到女儿在轻声叫我。原来,外面的天已经亮了,景物看得非常清楚。看看表,已是凌晨四点了,列车行进在大山里。
近处的山壁呼啸而过,远处的山峦,就像天空中的一抹云线,渐渐地,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原本以为那里是一片广袤的大平原呢。实际上,云雾之中,隐藏了那么多的连绵起伏的山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