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流年似水人事如歌
0.00     定价 ¥ 4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2913912
  • 作      者:
    郑忠德
  • 出 版 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郑忠德,男,1955年8月出生,山东乳山人。1980年7月毕业于烟台师专(现鲁东大学)中文系78级1班。从事过的职业有:农民、地质队员、化验员、公务员,曾任村团支部书记、县直机关秘书、省直部门副厅长、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人事部部长等职。发表论文、散文等50余篇,20余万字,曾参编《机构编制管理教程》,策划编写《公务员通用能力读本》,主编《追寻公平的足迹》,自著《忠言人事》。
展开
精彩书摘
  《流年似水人事如歌》:
  魂牵梦萦乳山河
  我出生在胶东半岛一个小山村,乳山河从村西流过,村南东拐,流人黄海。从小在河边长大,乳山河给了我欢乐的童年,美好的记忆,20岁那年,我离开了村庄。40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一草一树、一山一水历历在目,常常夜里做梦又回到乳山河。乳山河就是我的根。
  乳山河是乳山的母亲河。40年前我在县里工作时,几乎走遍了乳山河的整个流域。乳山河是乳山的第一大河,发源于闻名胶东半岛的马石山南麓垛鱼顶,全长64公里,自北向南流经崖子、诸往、育黎、乳山寨、夏村镇、乳山口等全市一半的乡镇,流域面积达953平方公里,占全市60%的土地,养育了半个乳山。由于有了乳山河,乳山成为著名的“水果之乡”“水产之乡”和重要粮仓。1959年,在乳山河中游修建了龙角山水库,库容超过1.1亿立方米,目前是乳山西部的重要灌溉水源和20多万城区人口的水缸。我们村位于乳山河中游东岸,村后一公里是龙角山水库,水库溢洪道占用了我们村上百亩土地,我小时候一直认为乳山河发源于我们村,水源来自水库,长大了才知道,乳山河很长很长,是乳山的黄河、长江,是乳山的生命河。
  儿时的乳山河
  儿时的乳山河,河面宽阔平坦,河水清澈见底,经年不断,干活口渴了,趴下就喝;河两岸柳树成行,杨树参天,到了夏天,河床的灌木丛一人多高,茅草成片,树木成林,芦苇荡密不透风;河边的沙滩又细又软,几十米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片金黄;两岸的大堤又宽又高,弯弯曲曲,时刻护卫着河水。记忆中,乳山河弯曲、肥美、雄壮,多少年来任劳任怨地躺在那里,世世代代造福着我的家乡。在我儿时的眼里,乳山河是儿童的河、少年的河、我们的河,是我们的欢乐谷、清趣园。虽然那个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缺衣少食,但由于有了乳山河,一年四季我们都能找到欢乐。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杏花、桃花开了,小草也绿绿地站直了,头顶上的蓝天,白云朵朵在春风中微微飘动,我们家的燕子也回来了,乳山河冰化了、睡醒了,我们脱掉了棉裤棉袄,换上了打着补丁的单衣,欢乐地蹦跶在乳山河边。
  “文革”期间教育荒废,我们没有家庭作业,放学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干活玩耍。当时是生产队体制,春耕大人活多,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挖菜割草。放学后每人一个篓子、一把铲子(或镰刀),去野外挖菜割草,荠菜、苦菜、曲曲菜、饽饽钉(蒲公英)、兔耳朵菜,凡是能吃的菜都挖,回来后人吃或喂鸡、喂猪、喂羊。挖菜割草前肯定要先去河滩上玩耍一番,主要项目是挖沙、摔跤、找鸟蛋。沙滩上有一种鸟,不知道学名叫什么,我们叫沙其柳,喜欢在沙里下蛋,每窝4个,那时不知道什么叫保护动植物,不知吃了多少鸟蛋。
  春天很快就过去了,夏天的乳山河才真正是孩子们的天下。杨树参天茂密,柳树婀娜多姿,沿河的野草都是一人多高,河西岸的芦苇荡进去了就很难出来。河里的水常年不断,窄处十几米,宽处几十米,大雨一来水库溢洪,河面宽达百米。尤其是天热时,我和伙伴们几乎天天泡在水中,玩水确实是农村孩子的强项,没听说我们村的小孩有不会水的。我学会游泳就是被大孩子推下水后学会的。那时我六七岁,有一次下大雨,我跟几个已经上学的孩子去河边玩,他们都下河,我站在边上看,就在我毫无防备时,冷不丁地被一个大孩子推下河去,当时河水很深很急,在呛了几口水后,被大水冲出了十几米,慌乱中我抓住了河边的野草,被他们拉了上来,从此我学会了游泳,也敢去水库里游泳了。
  麦收以后不久就盼来了暑假。暑假期间我们除了割草挖菜,几乎每天都是在河边度过。抓鱼摸蟹、照知了打麻雀,项目多得很。小孩抓鱼不像大人,网捕、揽坝、堵截,我们主要是用铁鞭抽打,把粗铁丝截成几段,两头弯曲后连起来,加一个木头把,一把铁鞭就做成了,握在手里,沿着河边顺着浅水区走,一条鱼或一群鱼游过来,看准了一鞭下去,准有鱼死伤,高手几乎鞭鞭不落空。摸蟹更是家常便饭,现在城里吃只大闸蟹贵得了不得,我们那时河里有很多毛蟹,毛蟹喜欢在河岸烂泥草根处挖洞,白天蜷在洞里,晚上出来活动,我们就白天下河掏洞,晚上用手电或者火把照蟹。
  ……
展开
目录
自序:有一个数字与我有缘
地瓜:我儿时的“保健品”
魂牵梦萦乳山河
爱恨情绕马石山
我们村的“文革”
学习很好,学得很少
——我的学生时光
青春洒在月光下
我弄丢了生我养我的村庄
难忘乳山
——我的“黄金岁月”
饭票的记忆
我在大学当“保安”
我就这样踏进了大学校门
那些难忘的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进北京
第一次下江南
第一次喝醉酒
第一次“哈”汽水
第一次吃早茶
第一次出国门
伴儿子成长二三事
我与儿子的30岁
重温我的“工资梦”
“老人”“新人”“中人”
——我为改革基准人
追记情洒十一运
——我的“轰轰烈烈”
我见证了地级威海市的诞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的“一病惊人”
小桥大夫
亲历“人微言轻”
也算“挺身而出”
电话里“熟悉的陌生人”
“赵家庄的民兵”
——我的原创故事
天雨流芳
——我的读书生活
该,还是不该
——几件不值得研究的小事
不做亏心事,也怕鬼敲门
——我碰到了一个编故事的人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追寻公平的足迹
——《山东人事考试20年回眸》
编后散记
汗滴人事间
——《忠言人事》自序
机遇是为这样的人准备的
——关于抓住机遇的三个回答之一
抓住了还是失去了
——关于抓住机遇的三个回答之二
可遇不可求
——关于抓住机遇的三个回答之三
我的天上掉“馅饼”
业务很熟,原则性强
——我的职业画像及成因分析
机关里的“好”与“差”
问题该怎么解决
丞相职责的启示
“活该”与“倒霉”
人往哪里走,钱往哪里流
千万不要制造工作
不是工作能力问题,是工作态度问题
有章可循,有言在先
事情都有两面性
核心是公平竞争
谁把小孩弄哭了谁负责哄好
我与“的哥”的济南情
高速公路行车扫描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笑谈经济学在恋爱中的活学活用
职业生涯入门的99句感悟
村里的第一缕炊烟
写给病床上的父亲
一个老八路的抗战档案
终归是学者——忆锡恩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