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知道点中国哲学
0.00     定价 ¥ 4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5751675
  • 作      者:
    汪淼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化学者余秋雨作序推荐:人凭文化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并通过文化证明自己是谁,因此,必须在文化的群峰间标画一些简明的线路,在历史的大海中铺设一些浮标的缆索,使人们既领略山水之胜又不至于沉溺。这种做法用一种通俗用语来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杂、太碎、太滥,只须“知道点”。 

★了解中外文史哲,看这套书就够了。语言通俗,思路清晰,为我们整理出一套清晰的知识线路图,有助于系统而全面地提高人文素养和基础知识。

★图文结合,整体呈现更加生动具象,更有助于读者阅读,同时提高趣味性。


展开
作者简介

汪淼,资深媒体人,曾做过9年记者,喜欢摄影,热爱文学、历史。现为自媒体人。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套“知道点”丛书,邀我写序。我对丛书的名称有点好奇,一问,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就决定写了。 

原来,这套丛书里每一本的标题,都以“知道点”开头,如《知道点中国历史》《知道点中国文化》《知道点世界文化》…… 落脚点都显得宏大,而着眼点却很谦虚,显出青年作者的俏皮。中外文化是万仞群峰,我们不应该畏其高峻而仓皇躲开,更不应该看了两眼就自以为已经了如指掌。我们所能做的是,恭敬地在山脚下仰视,勤快地在山道口打听,简单说来,也就是:知道点。 

首先,不知道是可惜的。区区五尺之躯,不以文化群峰作为背景,只是一种无觉无明、平庸卑琐的生理存在。人凭文化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并通过文化证明自己是谁,对此,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有一种荣辱感。记得有一次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直播的青年艺术人才大奖赛,比赛中有一项文史知识测试。结果出乎意料,几亿观众对这一部分的关注远远超过比赛的主体项目,全国各省观众对于自己省派出的选手在艺术技能上的落败并不在乎,却无法容忍他们居然答不出那些文史知识的试题。由此可知,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习惯于在文化上寻求自身尊严和群体尊严的,这很不错。 

但是,紧接下来的问题是,又必须提防人们对于文史知识的沉溺。沉溺,看似深入,实则是一种以文化名义制造的灭顶之灾。中国从明清之后一直有一批名人以引诱别人沉溺来谋生,很不道德。 

因此,必须在文化的群峰间标画一些简明的线路,在历史的大海中铺设一些浮标的缆索,使人们既领略山水之胜又不至于沉溺。这种做法用一种通俗用语来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杂、太碎、太滥,只需“知道点”。 

“知道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高标准。这就像线路的设定者一定比一般的逛山者更懂得山,缆索铺设者也一定比一般的游水者更熟识海。不仅更懂、更熟识,而且也更有人道精神,更有文化责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套“知道点”丛书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新世纪的公民不可能全然舍弃人类以前创造的文化历史背景,却又不能让以前的创造来阻断今天的创造,因此应该有更多的山路划定者和缆索铺设者。只有这样,壮丽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财产。 (余秋雨)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夏商周时期:智慧的降临 

盘古开天辟地 

美女生太阳,太阳生万物 

古人的崇拜 

八卦的魅力 

哲学家周公 

兵学鼻祖—姜子牙 

阴阳五行说 

第二辑 春秋战国时期:巨人林立,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紫气东来 

老子与孔子的对话 

老子之“道” 

骨肉之情与自然之理 

无为而治 

祸兮福之所倚 

秦佚悼老子 

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中的智慧 

知子莫若父 

君子儒与小人儒 

儒学是否可以称为“儒教” 

儒家八派 

儒学一二三 

儒家的修炼方式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中国古代第一位教师—孔子 

儒家“亚圣”—孟子 

历尽沧桑的荀子 

止楚攻宋 

墨子的“乌托邦” 

怀才不遇的韩非子 

“谬论”也可出名 

纸上谈兵 

兵家三杰 

辩论中的哲学思维 

歧路失羊可寻思 

第三辑 秦汉时期:思想的角斗场 

焚书坑儒 

曹参任相 

早熟的思想家—贾谊 

汲黯治理东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者董仲舒 

龙蛇之叹 

烛火中的哲学 

周公和王莽的忠与奸 

谁来做皇帝 

老子是如何被“神化”的 

道教是如何产生的 

白虎观会议 

无神论斗士王充 

王充思想举隅 

第四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流世纪 

魏晋玄学 

“风流”的本质 

竹林七贤 

青白眼—阮籍

桀骜不驯的嵇康 

少年奇才,锋芒毕露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地自偏 

抱朴子的养生术 

僧肇思想举隅 

范缜的《神灭论》 

第五辑 隋唐时期:唯物唯心两相长 

六祖惠能 

顿悟成佛 

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革新斗士”柳宗元 

“宾客”刘禹锡 

第六辑 宋元明清时期:理学的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周敦颐与太极图 

关学创始人—张载 

哥哥“英雄”弟“好汉” 

理学大师—朱熹

“心学”始祖—陆九渊 

鹅湖之会 

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王阳明 

无稽之言勿信 

学道不分男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的墓志铭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第七辑 近代:碰撞、转型 

九州生气恃风雷 

51岁的进士—魏源 

《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非变法不可 

物竞天择 

孙中山思想举隅 

“诂经精舍”的高才生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现代新儒学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