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元明清16位文人画大家的50幅代表作品,解读传统文人画的意境美和精神美。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知名美学专家朱良志多年研究成果,详细梳理、倾力制作。
★ 名家美育课系列之一,面向大众的美学普及系列读本。从传统绘画、艺术哲学、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细分领域进行美学解读,全面提高审美素养。
导语
文人画既不是一个艺术派别,也不是一个时代所独有的艺术形式。文人画也不是某种身份的标示,不是说他是一个文人士大夫,他所画的画就叫文人画。画家强调心性的自由,要画出真实的生命感觉。文人画的特点是要淡去形式,抛却目的性,阻截很多追逐,荡却很多取悦别人的东西。像孔子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是去创作 装潢门面的东西,而是要为一己陶胸次。
十多年前我写《南画十六观》,那本书不是写文人画史,而是试图抓住文人画的真性问题,来谈绘画内在的发展变化。什么叫真性?一句话,就是表现人的真实生命感觉。也就是说,画家画画,不是你让我画 什么我就画什么,服务于外在需要,如表现功德宣喻、历史劝诫等(其实,顾恺之、吴道子等都是这个传统),不是去完成外在布置的作业, 而是出于自我真实的生命感觉。文人画的传统基本在唐代王维时就已开 启,但使文人画真正形成风气的是北宋时期的苏轼、米芾、李公麟等, 他们提倡“士夫气”(或“士气”),强调艺术的“非从属”特性,重视归复自心、不受外在目的性束缚的创造。文人画在元明清时获得突出 发展,大家辈出,所以我的考察就是从元代开始的。
文人画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有关于人的存在的深邃思考,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的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能与之相比,她们所散发的“纯美”给我 们短暂而脆弱的人生增加了意义。日本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内藤湖南在 20 世纪初就说,中国的文人画(他以“南画”称之)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国这个世界至为灿烂文明的文化精神的艺术, 必将在未来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使青少年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美感世界,应安徽文艺出版社之约,特编选了这本《绘画之美——元明清文人画50图鉴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定有很多不足,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导语
黄公望的快雪时晴
春雪的吟唱:九峰雪霁图轴
雪中的“快”意:快雪时晴图卷
生命的意兴:剡溪访戴图轴
吴镇的渔父情结
大钓者不钓:洞庭渔隐图轴
无家者的歌:芦花寒雁图轴
与群鸥往来 烟云上下:秋江渔隐图轴
倪瓒的林亭远岫
乾坤一草亭:容膝斋图轴
永恒的寂寞:渔庄秋霁图轴
一枝留得后人看:竹枝图卷
五株烟树空陂上:云林春霁图轴
沈周的落花风雨
落花风雨又伤春:落花图卷
江畔的温情:京江送别图卷
静中窥出端倪:夜坐图轴
心与物游:耕息轩图
文徵明的一榻松风
自我的发现:中庭步月图轴
寓意于物:真赏斋图轴
老木苍藤古藓香:古木寒泉图轴
唐寅的红叶题诗
不逐炎凉:秋风纨扇图轴
槛外长江空自流:落霞孤鹜图轴
有情总被无情误:红叶题诗图轴
梦入清净地:桐阴清梦图轴
陈道复的云间偷活
一身清僻米家风:云山图卷
波面出仙妆:商尊白莲图轴
静听玄蝉起夕阳:枯荷知了图
徐渭的独啸晚风
雪中芭蕉绿:蕉石牡丹图轴
徐渭的自画像:葡萄图轴
陈洪绶的蕉林酌酒
高古幽淡说人生:蕉林酌酒图轴
作万古吟啸:吟梅图轴
人人有个灵山塔:婴戏图轴
人自怜花人谁怜:拈花图轴
董其昌的泉光云影
山色有无中:秋山高士图
一片清光:泉光云影图轴
龚贤的清凉世界
无上清凉世界:村居图页
荒乱中的娉婷:荒柳图
生命的不在场:老树荒亭图
八大山人的独鸟盘空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水仙图页
无言的对话:巨石小花图
一只慈柔的小鸡:鸡雏图
独坐大雄峰:孤鸟图轴
吴历的静深秋晓
浑厚华滋气独全:湖山秋晓图卷
静水深流:静深秋晓图轴
恽寿平的夜月梨花
乡关之恋:古木寒鸦图
朱栏白雪夜香浮:九兰图卷
石涛的狂壑晴岚
宝剑出匣: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心静手闲中的躁动:泛舟图
纤细中作舒卷派:古木垂阴图轴
金农的江路野梅
吾生如寄欲何归:寄人篱下图
白了人头是此声:短墙芭蕉图
耻向春风开好花:古梅图
风来四面卧当中:荷风四面图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