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周易正义》研究
0.00     定价 ¥ 8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99247
  • 作      者:
    潘忠伟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代表目前国内研究《周易正义》较高水平的一部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潘忠伟,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是一位乐于不断改正错误的70后普通教师,学术兴趣始终围绕历史展开,以真切理解历史为根本宗旨,不惜以新我战旧我。近年游意于汉、宋之间,往返于玄、儒二门,对于触手可及的古、今、中、外之学,常抱好奇若渴的问学精神,虽泛滥诸家而注定一事无成,但求真求实的意态,始终不懈。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不能肆意品评人心,而只能如实展示隋唐时人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像《周易正义》这类儒家哲学著作,它代表了华夏历经三百余年的动乱、争斗和融合之后,整个民族精神的底蕴和力量又开始蓬勃向上;它书写了刚从生死无常的动乱时代走出来的精英群体,为何能够如此从容地开辟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安顿好“活着”之时的人生使命;它表达了华夏精神某种历久弥新的生存特质:我们懂得人世间的各种精巧智慧,但仍然愿意依赖着淳朴的“本心”,践行人世间最朴素的一系列真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胡化甚深的华夏文明才能重新投入到儒家经典的怀抱中开始又一轮的新的文明征程。


展开
目录

引言 回归历史细节 1

导论 隋末唐初风气、文化和社会思潮 7

一、周公崇拜:从兄弟之情到洛阳情结 8

二、贞观困境: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危机 23

三、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政治哲学 41

四、大转折:让孔子代替周公吧 64

第一章 《周易正义》撰作者的人事遭遇 83

一、孔颖达其人其事及其人生悲剧的意味 84

二、李承乾与《周易正义序》背后的政治寓意 100

第二章 《周易正义》的学术史问题 113

一、回归“历史现场”和“立经于史”:学术研究范式的反思 117二、敌对者的一个例证:《讲周易疏论家义记》的思想素描 130

三、阴影下的断裂:郑玄《易》注与《周易正义》 150

四、“回归汉魏”:遵从王、韩注本与孔颖达学派的学术史定位 168

第三章 《周易正义》展现的政治图景 180

一、反叛的合理化叙述:新王朝是如何成功创立的 182

二、日渐勃兴的君臣“共同体”意识及其政治意态 191

三、终极理想(上):让君主践行谦德 205

四、终极理想(下):天下众建诸侯而分治 214

第四章《周易正义》展示的人事思想 221

一、“情”的力量 223

二、人间秩序的建立:由情通理 233

三、君子之道:直面利害的识“几”之能 239

第五章 《周易正义》蕴含的哲学思想 247

一、直观取“象”:《周易》是一面镜子 249

二、“数”的再定位:“象”之一种 258

三、由“象”得“义”:“象”的存在哲学 268

四、“太极”的混沌化:生成论与本体论的杂糅 282

五、时义:“卦义”的时间性和“卦德”的实践性 290

六、圣人:“无心有迹”的沉默存在者 302

第六章 《周易正义》的回响 308

一、朱熹对《周易正义》的“理解”和“忽视” 313

二、继之者唯王夫之乎 322结语 《五经正义》是“山东豪杰”的文化象征 333

附录 《周易正义》研究史回顾 336

一、宋学视野与隋唐经学的评价 338

二、清末民初以来的《周易正义》研究 348

三、文献学视野中的《周易正义》研究 358

参考文献 369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