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办好养殖场系列:怎样科学办好蚯蚓养殖场》:
2.本地品种的选育特点
本地品种即指地方品种,它们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辛勤培育而成。它们都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但在一些经济性状上,除部分选育程度较高的品种外,大部分(处)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性能表现也不够一致。因此,本地品种的选育特点是在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提高群体基因纯合度。
3.本地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我国本地品种很多,其现状与特点各不相同,因而选育措施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目前在选育过程中,主要采取的基本措施如下。
(1)加强领导和建立选育机构动物品种的选育是集技术、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因而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品种调查,确定选育方向,拟定选育目标,制订选育计划,检查、指导整个选育工作,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在品种主产区,应办好各种类型的繁殖场,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良种繁育体系一般由专业育种场、良种繁殖场和一般繁殖饲养场组成。专业育种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进行本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大量优良种装备各地良种繁殖场,并指导群众育种工作。良种繁殖场的主要职责是扩大繁育良种,供应一般繁殖饲养场和专业户的合格种饲养动物。
(3)建立健全性能测定制度和严格选种选配育种群亲本都应按全国统一的有关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性能测定工作,建立健全动物种的档案,并实行良种登记制度,定期公开出版良种登记簿,以推动品种选育工作。选种选配是本品种选育的关键。选择性状时,应针对每个品种的具体情况突出几个主要性状,以加大选择强度。在选配方面,可根据品种改良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交配制度。为了建立品系和迅速提高纯度,在育种场的核心群可以采用适当程度的近交。但在良种繁殖场和一般饲养场之间,则应避免使用近交。
(4)开展品系繁育品系繁育是加快选育进展的有效方法。因此,无论是地方品种还是育成品种的选育,都应积极开展品系繁育工作。在建立品系时,应根据品种的特点和育种场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建系方法。如果群中同类优秀个体多但无亲缘关系,可采用同质群体继代选育法建立品系;若群中缺乏优秀个体,而各个体又有各自优秀性状时,可将有优点的个体汇集一群,通过异质群体继代选育而建立品系。
(5)科学饲养,合理培育动物性状的表现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良种只有在适合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发挥其高生产性能。因此,在进行本品种选育时,应把饲料基地建设、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改善饲养管理与进行合理培育等放在重要地位。
(6)适当导入外血当采用上述常规选育措施仍无法获得明显效果,不能有效地克服原品种的个别重要缺陷时,可以考虑引入杂种,适当导入外血。由于导入少量外血,基本上没有动摇原品种的遗传特性,所以仍属本品种选育的范畴。
4.引入品种选育
(1)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自然条件对动物的品种特性有着持久、深刻而全面的影响,所以引种必须慎重。只有在认真研究引种的必要性后,方可确定引种与否。在确定需要引种后,为了保证引种成功,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正确选择引入品种引入品种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当地品种区域规划的要求,必须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一个品种的适应范畴大小和适应性强弱,大体可从品种的选育历史、原产地条件和分布范围等方面做出判断。为了正确判断一个品种是否适宜引入,最可靠的办法是先引入少量个体进行引种试验观察,经实践证明其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良好,又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后,再大量引种。
②慎重选择引入个体引入的个体必须是品种特征明显、体质结实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有害基因和遗传疾病的个体,年龄以幼年为宜。
③合理安排调运季节为了让引入动物在生活环境上的变化不过于剧烈,使有机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引入动物调运时间上应注意原产地与引入地季节气候差异。如从温带地区引至寒冷地区,宜于夏季抵达;而由寒冷地区引至温暖地区,则宜于冬季抵达,以便使动物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
④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为了防止带进引入地原先没有的传染病,必须切实加强动物种的检疫,严格实行隔离观察制度。否则,会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⑤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引种后的第一年是关键的一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为此,要做好引入动物的接运工作,并根据原来的饲养习惯,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选用适宜的日粮类型和饲养方法。在迁运过程中,为防水土不服,应携带原产地饲料,供途中和初到新地区时饲喂。根据引入动物对环境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寒和降温措施,积极预防地方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在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的同时,还应加强适应性锻炼,促使引入动物尽快适应引入地区的自然环境与饲养管理条件。
⑥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不仅品种间存在着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也有不同。因此,应注意选择适应性强的个体留种,淘汰不适应个体。选配时应避免近亲交配,以防止生活力下降和退化。为了使引入品种更易于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也可考虑采用杂交的方法,使外来品种的血缘成分逐代增加,以缓和适应过程。在环境条件非常艰苦的地区,引入外地品种确有困难时,可通过引入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的办法,培育适应当地条件的新品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