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宗族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宗族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意义。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宗族文化在当今的乡村中是如何发展的,这样一种发展又是受到什么样的作用力而进行的。以白花村为例,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宗族文化在农村的复兴其实受到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
首先,经济基础的改善是推力。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宗族文化有了更好的发展的环境。原先仅仅满足于温饱的农民逐渐在精神生活上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有精力、时间和金钱在宗族中做出更多的贡献。比如在白花村中,高家的宗族成员每人捐出5000元以修建新的高家祠堂,而据筹款人高先生的介绍,几乎每个家庭都按时拿出了捐款,筹款阻力较少。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宗族内成员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和活动组织等,使得宗族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大幅缩小,信息传递的管道更加通畅。这会很大程度上增强宗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宗族受到更大的重视。例如在白花村中,有较多的家族时通过网络与当年祖先迁出地的族人重新取得联系,且普遍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群组保持成员间的沟通。当然,经济的改善还在许多其他的方面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宗族文化的发展,比如村内公共活动场所的修建,政府的特别财政支持等。总而言之,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作为上层建筑的农村文化建设,而农村文化当中,首当其冲的、与村民生活关系最大的就是宗族文化。在这种意义上,宗族文化在农村得到发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
宗族文化的拉力其实在前文当中已经有谈到,其实是农村现实生活的需要。村民对于更高的乡村治理水平的要求,从各个方面对于宗族这样一个凝聚人心、集合资源的组织表达了诉求。在乡村治理的层面,宗族作为一种现成的建构,对于村民具有一种向心力,十分有利于乡村秩序的构建。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必然对于宗族文化有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的乡村社会中,宗族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次才是一种管理体制。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宗族作为一种管理组织在对乡村的直接治理中作用早已极大弱化,因此当今宗族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这样一种文化现象首先要满足的就是村民对于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比如祭拜祖先、家族成员聚会等。但是要进一步发挥宗族在满足现实乡村治理方面的作用,必然要进一步在宗族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让村民在其中找到归属,增强宗族的向心力。沿着这一逻辑,宗族文化在这种现实需求的拉力下获得发展。
在这样的兴起背景下,探讨宗族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意义,无疑就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当今的乡村宗族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却不只是与文化相关。因此在探讨宗族文化时,我们是以一种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它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