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媒介在主体之间频繁不息的交往行为中产生万千景象格局与文献
上篇  以主体之间“关系言说”为重心的媒介交往行为研究
第一章  为什么研究媒介交往行为?媒介的悖谬性裂隙使然
  第一节  物理现象与表象行为的区别:布伦塔诺的媒介心理感知阐释
  第二节  争执与排斥:胡塞尔的媒介质性危机诊断
  第三节  解蔽与隐匿:海德格尔对“物”的存在现象学阐释
  第四节  “异域感”与“物质性”:列维纳斯的媒介理论视野拓展
  第五节  沉浸与出离:温特沃斯对绘画媒介的感知经验逻辑描述
  第六节  功能物与非功能化媒介:波德里亚的符号社会学消费解读
第二章  如何研究媒介交往行为?在言语对话中敞亮“物自身”
  第一节  言语为媒:从索绪尔的符号语言学到奥斯汀、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第二节  交往行为: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视界开拓
  第三节  真诚揣测:格罗伊斯对亚媒介现象的精神探索
  第四节  触觉感知:从佩索阿、朱利安到南希的感觉现象学思路
  第五节  从潘诺夫斯基、古德曼到米歇尔、布雷德坎普的图像行为路向探索
第三章  研究媒介交往的什么行为?探索和解媒介分裂危机的普遍有蹙性路径
  第一节  工具-策略行为:迷你电视剧《黑镜》系列折射出后人类嫁介生存危机
  第二节  《红楼梦》中建筑环境与金陵十二钗及贾宝玉性格命运之问的审美-戏剧性关联
  第三节  社交-聊天行为:以《假如民国有微信》为例谈媒介交往内蕴的生活趣味
  第四节  媒介在公共领域的权力扩张与交往行为内蕴的规范-调节之道
  第五节  消费-生产行为:视觉符号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路径探析
下篇  以主体之间“物感、意义”类型言说为主的媒介交往行为现象研究
第四章  间性关系学:杨美慧对中国式礼物交往行为的微观政治经济学阐释
  第一节  关系学的现代性语境:中国式礼物交往背后隐藏的权力/利话语
  第二节  礼物作为主体间“情、义、利”关系往来的媒介纽带
第五章  敞开与遮蔽:阿甘本对动物与人居间关系危机的现代性诊断
  第一节  敞开与遮蔽:人与动物之间的内在冲突
  第二节  动物作为被主权者剥夺了政治权利的赤裸生命象征
  第三节  赤裸生命作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负面效应的物证
第六章  时尚与记忆:鹫田清一的穿衣行为现象学意蕴阐释
  第一节  发现不同服饰材料带出的“质感”气韵
  第二节  “欲望造反逻各斯”运动中的“叛逆感”
  第三节  时尚物美与身体肌肤之间的“触感”气氛
  第四节  流行时尚符号“差异感”的价值消费
第七章  观念与趣味:格林伯格·弗雷德及迪弗的新雕塑理论视野对比分析
  第一节  媒介突显作为现代雕塑出场的显性标志:格林伯格开启的媒介实在视域
  第二节  弗雷德剧场论批判对格林伯格理论的视野深度拓展
  第三节  迪弗趣味考古学法的理论视野创新
第八章  音律与诗意:论阿多诺的音乐哲学思想视野界限
  第一节  视域分合:“十二音技法”启蒙与“新古典主义”诗学的意义纠缠
  第二节  视角锁闭:主客二元思辨哲学基础上的“进步与倒退”论
  第三节  视野解蔽:传统“气息”论思想之于民族声乐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第九章  以肢体为媒:现代舞艺术的审美现代性演变历程
  第一节  舞者肢体的解放与“本能造反逻各斯”运动思潮
  第二节  异质反叛中的审美现代感确认
  第三节  舞我边界的消失与“舞感的政治分配”逻辑
  第四节  当代中国现代舞的另类现代性出场
附录  物质、媒介与技术研讨会论坛综述(2018年长沙)
  第一节  对“物转向”“媒介文化”及“技术哲学”的跨界互渗研究
  第二节  网络文学中的“物质”“媒介”与“技术”之间的多维视域交织
  第三节  艺术思想史中的“物性”“媒介”“技术”与人之间的视野错置探析
  第四节  “后人类”思潮中的技术、媒介及物质问题的多维关联性探索
余论:从物质、媒介与技术的“间性”视域重新激活中国传统文艺精神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