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杨、王、余:乐清水利三代情
多年来,一辈辈水利人之间彼此影响,不断地完成代际的教育和更迭,也总有一种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内核长存于他们的心间。不畏牺牲、奋勇争先的水利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水利工作者中继往开来,不断传承。
为此,笔者采访了乐清市水利局中蔡永、杨子敬、王宏进、余志超4组家庭,从小家,到大家,一起见证乐清水利人的祖孙三代水利情。
蔡永:身先士卒筑水库,勤勤恳恳走基层
蔡永向记者回忆起自己的祖辈蔡旺发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爷爷对其说的“水利工程,百年大计”。在20世纪50年代初,蔡旺发第一次担任白石水库修建的总指挥;60年代淡溪水库修建时,蔡旺发再度出任总指挥一职,是乐清两大水库修建的功勋人物。1974年他就任农林水利局局长.后在该岗位上退休。
“我的父亲当时在柳市工作,后被调往水库的修建工地,担任总指挥。他到任后,很快就跟民工们打成了一片,随和的性格让他在工作上更显得心应手。”蔡永父亲蔡方明对记者说。在淡溪水库修建时,当时尚且年幼的蔡方明曾经去工地上探望自己的父亲。工地如同一个大火炉,大家充满干劲的样子让蔡方明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爷爷的耳朵,听说是在当时修建淡溪水库的时候落下了病根,以致后来失聪。”蔡永对记者说。在淡溪水库修建时,常常需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潜水下去作业。蔡旺发当时虽然担任总指挥,但常常身先士卒和民工一起下潜,由于卫生条件有限,在一次上岸后因为没有清理干净耳道,导致鼓膜受到感染。“说起耳朵的事,爷爷总是不以为然地说,‘条件就这样,而且工作这么紧,没时间管这个。’”蔡永回忆道。
过往水利基层工作的辛苦,父亲蔡方明经常会跟蔡永一起回味,忆苦思甜,激励蔡永要不怕困难,勇于向前。“我进入水利工作时,最早在清江一处水文站中工作,后来调往砩头水文站。”蔡方明说。“在砩头工作的时候,中午从乐清骑自行车出发,到砩头往往已经天黑了。而且砩头水文站当时的工作环境恶劣,几乎每一寸肌肤都躲不过蚊虫叮咬,叮咬部位的破溃流脓是每个夏秋都要经历的。经过乐清水文人的多年建设,现在砩头水文站已成为国家基本站。”蔡方明对记者说。
2019年4月底,蔡永作为大荆防洪一期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组组长,顺利完成了大荆防洪一期工程的验收,回到了水政监察大队的岗位上。
“水政监察工作,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不被群众理解是常事。”蔡永对记者说道。现在,蔡永喜欢跟父亲在茶余饭后谈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父亲的丰富工作经历,一起商讨解决。“水政监察的工作,和群众打交道比较多,所以沟通格外重要。”蔡永对记者说。“依法办事,耐心解释,这是父亲送给我的8个字,我一直记着。”
“每个暴雨天,台风天,他都在单位通宵值守,不用跟我们打招呼,这是水利人的默契。”蔡永的父亲蔡方明对记者说。父亲蔡方明已经65岁退休在家,同为水利人,他对儿子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
蔡永三代水利人,以不同的站位,相同的理想,为乐清水利奉献着自身。水利工程,百年大计,不怕困难,勇于向前,依法办事,耐心解释……一句句叮嘱,成了乐清水利人最真实的写照。
杨子敬:踏着先辈的足迹,用脚步丈量乐清水城
“我的爷爷和父亲,是我的骄傲!”
近日,记者来到市水利局采访杨子敬,他对记者如是说道。
杨子敬的祖父杨云奶于1955年参加乐清市双屿陡闸建设。1958年,调入淡溪水库任工兵连连长,全力参与淡溪水库建设。1960年6月10日中午,祖父刚从杭州开完会赶回水库,还未来得及吃午饭,工地就传来出现哑炮的消息,祖父与另外几位爆破人员即刻赶到大坝北山坡现场,处理哑炮事故。作为爆破队队长,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他不顾一切,进入土穴检查电线、雷管,不料哑炮复爆……他因公壮烈牺牲。在祖父牺牲的时候,父亲尚且年幼,并不能记得祖父更多的印象,所以杨子敬对于祖父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了人们的口传和为纪念淡溪水库建成所著的书页中。
杨子敬的父亲杨典珠1977年参加工作,起初在沙港头水文站工作。那时,乐清市南岳码头建设急需水文资料,杨典珠和同事积极克服水文站设备落后的困难,将水文资料一点一滴从无到有整编完成。1979年调往淡溪水库工作,1998年因病在岗位上逝世。杨子敬对记者说道。“记得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虹桥,而淡溪离虹桥有相当一段距离。一开始,父亲是步行去上班,一去待好多天。后来有自行车了,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他走的时候,我还很小。”杨子敬清楚地记得父亲去上班时的场景。“记得1982年在水库工作时,暴雨造成巡逻船下沉,我老爸潜水八米深找到船只,上来时耳朵都被水压弄出血了。”两代人均投身水利工作的事迹,让年少的杨子敬也有了一个水利梦。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