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马克思主文理解运动与解释学
一、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理解问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发展马克思主义时离不开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离不开理解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二、解释学:关于理解的学说
(一)解释学的历史发展
(二)解释学的学科规定
(三)解释学与解释
(四)解释学与哲学
(五)解释学的主要术语、范畴
(六)解释学中基本立场、基本路线的对立
三、确立正确的解释学意识,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
(一)解释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的意义
(二)确立正确的解释学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对象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解对象的客观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解对象客观性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二)马克思主义理解对象的客观性
(三)主观主义理解对象观的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定位问题
(一)读者的前理解与对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认定
(二)“马克思主义文本”定位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马克思主文的理解主体问韪
一、马克思主义理解主体的规定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主体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存在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主体是一种“前理解”的存在方式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主体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
二、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主体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主观性
(二)马克思主义理解的能动性、创造性
(三)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差异性、多样性
第三章 马克思主文理解的目的性问题
一、解释学上关于理解日的的几种意见
(一)理解目的问题上的“复原说”
(二)理解目的问题上的“创造说”
(三)理解目的问题上的“实用说”
二、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中关于理解目的的争论
(一)“忠于原著”“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
(二)“让马克思走入当代”
三、马克思主义理解者所处的双重关系和双重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理解者所处的双重关系
(二)在读者与马克思文本的关系上,理解的目的是“回到马克思”
(三)在读者与时代生活的关系上,理解马克思的目的是“让马克思走入当代”
(四)“回到马克思”与“让马克思走入当代”的相互统一
第四章 马克思主文理解的“真理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真理性”问题的研究视域
(一)理解的“真理性”问题的认识论视域
(二)理解的“真理性”问题的解释学视域
二、“回到马克思”的可能性
(一)“回到马克思”的解释学意义
(二)“回到马克思”可能性的两种解答
(三)对“回到马克思”可能性的论证和对否定“回到马克思”可能性意见的批评
三、“回到马克思”的评判标准
(一)对几种关于理解正确性标准的意见的分析
(二)对“文本标准”的反对意见的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