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情·理教育:思政课堂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1582572
  • 作      者:
    韦主信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韦主信,1968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屏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名师培养对象、福建省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治学会理事、宁德市初中政治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福建教育(德育版)》等专业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多次担任宁德市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命卷、评卷学科组组长,宁德市首届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实践导师。
展开
精彩书摘
  《情·理教育:思政课堂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
  (四)自主发展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从任务上看,思政课教学不仅是识记、保持、回忆进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简单地说,它主要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指导行动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内容不仅影响着学生时代,而且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工作、生活,关系到将来个人的发展问题。但学校所学知识、教育环境,只是学生养成行为习惯、思想觉悟的前提和外在因素,只有成为学生自己自主的要求后才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觉悟和行为习惯,到将来步人社会后,才会在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份清醒,留一份清白。思政课的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更有必要让学生做到自主发展。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和地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表现不是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得不牢固,而是难以达到提高思想觉悟和指导学生行动的目的,这与当前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发展模式有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起主导、决定的作用,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使再优秀的政治教师也不可能将知识直接注入学生的头脑,构成他的认知结构,形成他的思想觉悟。只有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行为,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才能把教学内容不断内化为他的能力、觉悟和价值观。已掌握的内化知识通过积极参与,才会不断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好地、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自主发展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途径。
  (五)自主发展是情·理教育的题中之义
  必须承认,当下初中思政课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彻底摆脱出来。一方面,大多数学校、教师在评价理念上还是以知识为导向、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学生学习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这种思政课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实现立德树人。另一方面,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杀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为社会服务的一面,忽视个性自我发展的一面,强调成功的一面,抑制爱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分地注重教育适应社会的价值,而忽视了教育促进人发展的价值、忽视了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学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法律为准绳,科学界定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自主与自律的关系、立德与树人的关系、育人与育才的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情·理教育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体性和主动性成为情·理教育的最主要表现之一。情·理教育要求严格遵守学生发展的双向性,既要把学生已有的素质看作教育的起点,又要把学生素质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归宿,视学生为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灌输的容器。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进行教育,让受教育者个性得到发展,尊重和鼓励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要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厘清知识条理,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只有在情·理教育思政课的教学中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否则,离开学生的参与和独立思考,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只能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无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也无从谈起。可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初中学生的发展目标,是思政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教育本质的回归。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情·理教育主张提出的背景
第一节 情·理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材与教学理念的改变
第三节 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第四节 新时代对思政课的特殊要求

第二章 情·理教育主张解读
第一节 情·理教育主张的含义
第二节 情·理教育课堂的特点
第三节 情·理教育的学生发展观

第三章 情·理教育主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树立全人理念,明确情·理教育
第二节 巧设教学情境,促进情·理结合
第三节 创新教师服务,落实情·理教育

第四章 情·理教育主张的课堂实践
第一节 打造有活力的情·理课堂
第二节 构建高品质的情·理课堂
第三节 情·理教育主张案例分享

第五章 多措并举,提升情·理教育效果
第一节 营造情·理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
第二节 立足本地实际,实施红色教育
第三节 立足情·理教育,做好家校联动

第六章 情·理教育主张的评价考核
第一节 情·理教育主张评价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情·理教育主张的评价原则
第三节 情·理教育主张评价的主要方式与内容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