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战斗》艰险摄制
《沙漠里的战斗》是部队作家王玉胡的力作。他熟悉边疆生活,描写驻疆解放军为寻找水源与大自然做顽强斗争的故事。老汤喜爱这个崭新的题材,陈荒煤和张骏祥都给予特殊好评,认为拍了这么多影片,唯独这部的主题是跳出了与人斗的框框,专写与天斗,其乐无穷。张骏祥还要求在完成影片的同时,完成一个英语版的预告本,先送海外宣传解放军的光辉
形象和探险精神。
时间太仓促,老汤必须先完成分镜头剧本。那时制度规定,只有厂艺委会通过后才能出外景抢拍。没有想到,艺委们习惯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对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戏,他们不习惯看。提了近40条意见,基本否定该剧。他们要加阶级斗争的内容。厂局领导束手无策,但是总规划“年内出片”,谁也无权更改。老汤忍着性子,花了两天两夜的工夫删去有点人情味的戏,分镜头本变得干巴巴的不动人。奇怪的是,这个二稿分镜头本居然遭点头说好,顺利通过。全组啼笑皆非。
摄制组演职员迅速做好出发前的准备。此时虽然上海已经是盛夏,但是每人还是带上了冬衣,此外,自己开伙用的锅碗瓢盆一样都不能少。因为上了雪山顶,大队的吃喝都得自己解决。我为老汤准备的东西比别人都周到,连钢笔用的墨水都带走。那时还没有圆珠笔,缺了墨水不行。
《沙漠里的战斗》到新疆拍摄。他们要像登山运动员一样登上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顶峰。中间设三个扎营点。
第一个扎营点还好,离乌鲁木齐市只有一天汽车路程,它的名字叫阜康。到了那里每个人都要骑马,由部队战士指导,适应环境的训练为期一周。谁不会骑马就上不了雪山。第二个扎营点在天池。那个地方很美。天池里有很多鱼,新疆人不吃,他们摄制组每顿烧一大锅,好吃极了。第三个扎营点在快到雪峰顶的小山腰里。那一段路,平常没有人上去,滑得很。
上山过程,要经过几处很险的断崖。后面坐骑上的人看见前面马匹腾空飞跃的景象,就像看电影画面一样,惊奇、兴奋,赞赏。等自己的坐骑临近断崖时,导演心里有点紧张,担心马失前蹄跌入万丈深渊。他夹紧马镫,拉牢马缰,准备过下腾飞的瘾。人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去享受极限运动,可遇不可求。怎么也没有料到,前面所有马匹都威风十足地跃过了断崖,唯独老汤的坐骑两脚着地时不慎猛滑到了崖顶边的石缝处,身心遭受强烈震动。后面的人齐声吆喝,马才惊魂稍定,鼓足勇气再次跃飞,履险如夷。
都到了指定的集中地点,卫禹平才松了口气,风趣地说:“导演的马识人性,它懂得摄制组没有导演不行,我们《沙漠里的战斗》没有汤导演更不行。”大家用劲鼓掌,庆祝有惊无险平安到达了雪峰顶。厨师张宝华在雪峰坚冰上凿了一个坑用柴火烧饭。当然不是烧熟的,是烫熟的夹生饭。开锅时冒着热气,装进搪瓷碗就变成小冰块了,送进嘴里像吃干粮,嘎吱嘎吱好不容易才吞咽完。
在拍沙尘暴袭击的戏时,碰到的危险就更大。导演与美工、摄影原定是在无风的大沙漠上先拍演员从沙滩上滚落的镜头,然后开足大鼓风机拍摄沙滩向下飞溅的画面。后期制作时把二条加工叠印在一起,就会取得龙卷风的视觉效果。就在大家聚精会神拍摄时,突然向导大声喊:“真的龙卷风来了,赶快收拾东西跟我跑!”他往沙漠边的城门洞跑去,导演也急忙命令大家快上车走。只见天边漆黑粗大的游云迅猛扑来,当他们的车子快速驶到向导站的城门洞时,那块大黑游云盖住了整片沙漠区。
晚上大家才安定下来,庆幸没有被沙尘暴淹没,并且完成了新疆最艰险的摄制任务。
《沙漠里的战斗》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首映礼。导演汤晓丹和主演卫禹平代表摄制组出席并和观众见面。放映过程中,观众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私无畏找水源的英雄行为十分敬佩,反响强烈。发行单位还将印制精良的英文版说明书陈列在电影院的宣传栏,老汤和卫禹平见了心里暗自喜悦。
前 言 贵人相助
序 残酷的考验
第一章 伉俪情深
第二章 悉心育子
第三章 爱子成才
第四章 剪辑事业
第五章 导演故事
第六章 老友往事
后 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