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吕山情
吕山位于南陵县三里镇东南部,海拔300.1米。主峰突出,山顶平坦宽阔,算不上高大险峻,却有着优美的民间传说、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吕山又名戴母山,与县内第一高山戴公山遥遥相望。传说,原先两山一样高大,地藏王自北方而来欲寻宝地建寺,他右脚踩戴公山、左脚跨戴母山,想稍作休息,戴母山无法承受而地陷下沉,于是他便一步迈到了九华山,九华山香火旺盛起来,吕山成了现在的高度。
吕山也兴建过寺庙,有一段时间香火旺盛,是香客去九华山烧香拜佛的前站。传说吕山寺庙后面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虽说位于山顶,但常年不干不漫。大旱时,山下之河干得断了流,山上井水仍能供僧侣和香客饮用。现在寺庙早已不见,但有一口古井仍在使用。
吕山东麓,是沈姓族人居住地,古地名叫“环溪若坑”。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孤峰河、马义桥、枫树岗孕育了环溪“八景”,赢得了清代多位文人如徐凤诏、黄居寅、刘杓等为其赋诗吟诵,其中与吕山直接相关的就有“双溪玉带”“澄潭秋水”等美景。
吕山南边有一个叫“金埂”的村庄,村旁保留着东汉、六朝古墓群。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在此开挖金矿,“金埂”由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如今,三里镇通过引进外资、利用现代科技,古老的藏金地获得了新的生机,金灿灿的黄金再次出现。
吕山西边是三里镇矿山工业区,蕴藏着丰富的白云石、石灰石、铁、锑等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白云石储量达2.9亿吨,石灰石储量在5亿吨以上。这里建起了建筑石料矿业公司、冶金炉料公司,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车车炉料、石料运往山外,既为三里镇带来了丰厚的财税收入,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为乡里乡亲致富提供了门路。
矿山工业区旁有一地下深泉,泉水从深潭底部的砂砾间喷出,带着气泡,似一串串珍珠伴着咕噜噜的响声向上涌动,因而得名“涌珠泉”。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四季涌动。在古代,玉塘徐氏将“涌珠泉”选为“八景”之一,并取名“龙口淮源”。
吕山北面半山腰有一个石灰岩溶洞,史志上叫“石室”,又叫“兵库洞”。洞口有一丈见方,前厅有两三间屋子大小,然后逐渐缩小伸向远方,深不可测。洞内涓涓细流,常年不涸,深处四壁上常常趴着密密麻麻的蝙蝠,蝙蝠一旦受惊就倾巢出洞。“吕山石室”也是玉塘徐氏“八景”之一。
石室之南有“天井宕”,石壁陡峭,气势雄伟。相传唐代杨行密在吕山屯兵时,常在此修身养性。
20世纪中叶,吕山东北面和山顶上建了两个集体林场,现在早已绿树参天,翠竹茂密。据统计,吕山原生态竹木和人工造林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吕山山顶还建有吕山云毫茶业基地、板栗基地、柿子基地等等。吕山,春天踏青,茶香花香清香扑鼻;秋季登高,野果家果硕果迎面。
吕山山顶有烽火台,登临而远眺,远近风光尽收眼底:集镇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清晰可见;园区内,工人的忙碌声和机器的轰鸣声似乎充耳可闻;自北向南,一条公路蜿蜒曲折,宛若一条飞舞的彩带,将三里镇和云岭革命老区紧密相连,公路旁点缀着农家小院和农家别墅;由西向东,葛洲坝至上海的50万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临空飞架,横穿山腰而去,令人升起无限遐想。
我生于吕山,儿时经常依门对着大山发愣,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山好高好高。读小学和初中时,每天都要步行四五里绕到山的另一面,朝往暮返,不禁埋怨山路太远太远;到县城读高中时,远离了吕山,心中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想家的时候或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爬到楼顶对着吕山的方向眺望,天气晴朗的时候,偶尔能看到吕山的剪影,眼前便会浮现出父母辛苦劳作的身影,每到这时,浑身就会精力大增,从而激励我攻克一道道难题。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吕山的怀抱,执鞭从教,举目便与吕山相望,移步亦同吕山相伴。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吕山周围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感受到了大山的恩惠。我为神奇富饶的吕山而自豪,为物阜民康的三里而骄傲。
2006-01-10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