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皮箱
一
中巴车早已坐满,连过道也站满了。
冠勤和父亲上了车,只能站在靠近车门的位置。等下一辆车?好不容易才把红皮箱和棉被弄上来呀,而且他俩刚刚上车,又挤上来几个乘客,把车门堵住了。
红皮箱立在父子之间,上头放着棉被。父亲用膝盖抵着红皮箱,一手压着棉被,一手拉着车厢顶上的扶手,低头看着儿子。冠勤比父亲矮一大截,一手提着小板凳,一手压着棉被,从人缝里张望着,希望看到别人也带着红皮箱,却未能如愿。
这个红皮箱是崭新的,昨天才买的。
昨天吃过中饭,母亲带冠勤去合作社买皮箱。货架上摆着好多皮箱,各种颜色都有,红色最多。
母亲说:“你喜欢哪一种?”
冠勤看来看去,拿不定主意。乡下人特别喜欢红色,带着红皮箱去湘南一中,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乡下来的。新生入学,黑皮箱不吉利吧。黄色的不大好看。绿色的,紫色的,应该是女孩子才合适。
售货员指着货架顶层大红色的皮箱,说:“是上学用的吧,人家考上县中的,都爱用这种,喜气,不大又不小。”
二
“发车了!”
“挤满了!”
“你的车就是能塞这么多人。”
“我上来好久了。”
父亲身边一个小伙子带了头,许多人都来催促司机。
呜呜!马达发出吼叫,接着就变成了稳定的突突突突的声音。车身微微震颤着,缓缓移动。人们愉快起来,有的开始闲聊。
小伙子看看冠勤,对父亲说:“你儿子上县中了?是不是湘南一中?”
“是的。”父亲声音很轻,嘴角微微带笑。
湘南一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全省也有名,升学率颇不低,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两个尖子生考上北大清华。于是一个山区小县城,多少种田人家,与遥远的首都建立了一种类乎传奇的联系,让平凡的生活得以寄寓梦想。那天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母亲说:“上了湘南一中,一只脚就跨进大学校门了。”父亲说:“三年之后,我们家要出太学生。”湘南官话,大,尤其是特别的大,就要说“太”。父亲把大学生说成太学生,冠勤只觉得自己一下子就长大了不少。
录取通知书用的不是普通白纸,而是一种浅红色的花纹纸。正面印着冠勤被录取的大好消息,其中有一句“欢迎你来到全县最高学府”。学府,这个词冠勤还是第一次看到,但他一看就懂了。原来不止官府可以称作府,名校也可以称作府。通知书背面印着入学须知,全是细细碎碎的叮嘱,其中竟有这样一条,“自备小板凳一张”。到全县最高学府上学,为什么要带小板凳?一家人都很纳闷。家里小板凳有三四张,带一张到学校去不成问题,父亲却请木匠做了一张崭新的折叠小板凳,木材淡橙色,纹理像层层水波,又像重重山峦,散发着清香。父亲说:“这是香樟木做的,样式洋气,不招虫子,将来带到大学去也不丢脸。” 此时小伙子注意到冠勤手上的小板凳,说:“湘南一中有棵好‘太’的香樟,全校师生在树下集会,出日头不怕,落雨也不怕。湘南一中没有大会堂,也用不着大会堂,就在香樟底下开会,人人坐个小板凳。”
好大好大一株香樟,遮天蔽日,呼的一下荫覆了冠勤的心。他想象人们在树下开会,鸟儿在树上鸣叫,真是向往之极。
香樟籽圆滚滚的,大小均匀,是上好的竹筒枪子弹。西峒镇上没有香樟,镇上的孩子采香樟籽要大老远跑到乡下去。西峒乡下哪儿没有香樟呢?紧挨镇上的石子坝村就有一棵大樟树,一个人抱不过来;东边东塘村也有一棵大樟树,大人才抱得住;北边油花楼有好几棵樟树,都有水桶粗;南边鱼公塘、出水岩也有不少樟树。冠勤想遍了家乡的大樟树,没有哪棵能荫住一所学校的人——那是湘南一中,师生有两三千呢。湘南一中那么大的香樟,秋天会长出多少子弹!此念一闪,冠勤暗自好笑,高中生啦,还想着玩竹筒枪。
三
到了镇郊,公路两旁排着苦楝,间距均匀,都有合抱粗。苦楝树冠倒也撒得开,但是叶子不大,长得又稀疏,既遮不住太阳也挡不住雨水。它们成年累月站在路边,树干上尽是尘土,那模样、那神气,多像老实土气的乡下人。望着窗外不停后退的苦楝,冠勤觉得它们简直就是西峒乡亲的化身,虽然叫不来名字,身形面孔却似曾相识。
西峒在这条公路末端,另一端连通湘南县城。到了县城,往南有下广东的路,往北有上长沙的路,两条路都通向无边无际的世界。将来考上大学,不知会去哪里?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冠勤望着远处缓缓后退的群山,有时微微皱起眉头,有时稍稍露出笑容,有时踮着脚尖从人缝里望望前方,若有所思。
到城北车站下了车,父亲提着红皮箱,冠勤抱着棉被,沿大街往城里走。一进城,那气象就不同了。街道是宽阔的水泥大道,两旁都是楼房,虽然只有三五层,却也是乡镇无法相比的。那么多店铺,那么多人,用乡下人的话来说,城里天天都在赶集。
P1-4
展开